很多朋友对于我想和世界谈谈 彭于晏和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韩寒的1988想表达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他预谋已久的一个系列,也是国内首度实际尝试“公路小说”这一概念的第一本。在韩寒1988里,有很多的韩寒经典语录,其中最喜欢的一句就是:生活就像一场电视剧,粗制滥造,没有逻辑,但却猥琐前行,冗长,不过不能罢手。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欣赏更多的韩寒语录。
1、“虚惊一场”这四个字是人世间的成语,比起什么兴高采烈,五彩缤纷,一帆风顺都要美好百倍。你可懂什么叫失去。
2、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后来,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的人,那就够了。
3、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可是没有人愿意听我说话。
4、人世间的事情莫过于此,用一个瞬间来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用多年的时间来慢慢拷问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样东西。
5、不会有人喜欢倾听你的痛苦,说给朋友,朋友不好受;说给敌人,敌人更开心。
6、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谁相伴。
7、狗的寿命只有14年,不足以陪伴我们一生;但是却比人的情义要长。
8、失恋的人的伤心大多不是因为恋人的离开,而是因为自己对自己处境的同情和怜悯。
9、比起那些用大嗓门企图压制世界的人,让全世界都安静下来听你小声说话的人更可畏。
10、无论你怎么与他人控制距离,你依然会失去控制,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能让你乖乖交心和伤心。
二、如何评价由韩寒作词的《后会无期》这首歌
如何评价由韩寒作词的《后会无期》这首歌?
个人意见,望采纳。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一句”。
“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一句当一辆车消失天际/当一个人成了谜/
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
这句歌词换言之不就是“后会无期”吗,而那些在我们人生中后会无期的人,永永远远成了谜。经历过生离死别,或者分手后无法做朋友的人,会引起深刻的共鸣。
“每个繁星抛弃银河”寓意离开当下,追逐更好。所以告别过去的自己和这个银河系,但我也成为了和别人后会无期的那个人。
“银河坠入深谷”是一种猜测,我离开后,其他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但我会从这种猜测中想过来,忘记它,因为我已经回不去了,不管别人懂不懂,会不会懂都没用了,我离开了,逝去的已经失去成了定局,就好比我改变了可能就回不去,那些成了谜的人,永远的失去了。
歌词不够华丽,但是很真诚,很有共鸣,所以很多人还没看电影听了歌就哭了。比如说我,只要想到那个再也回不来的奶奶,或是离我而去的遥远的他,亦或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当年的朋友,已让我泣不成声。
韩寒歌词的精妙之处也许就是让我们面对最残酷的现实,最真实的自己,最无奈的离别。
这是一个流行离别的年代,可我们并不擅长告别。可能那句“再见"就是我们最后一句。
我们心中一定有一个宝盒,它里面有很多人,有很多谜,我们要好好珍藏,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打开宝盒,认真怀念。
祝每个人都能珍惜现在与每个人相处的时光。
先说结论,我,仅仅指我,我觉得很糟糕。
我并不会剧透,但我的影评,也许你们不会喜欢,甚至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欢,我原本也不太想发。
三个年轻人,从大陆的最东边出发,一路西行,他们遇见了形形***的人,见到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有时候需要一些黑色幽默与自嘲,需要一些对世俗的反抗,同时又屈从于世俗,怀有理想的人有时候也要背弃理想,那些我们憧憬的美好感情,也不暇以失望甚至虚假的面孔来对待我们自身。
我们行走在路上,可能什么都不会明白,但我们最终都能抵达目的地。
这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内心走过的一段长路,曾经我们以为心比天高,但是我们最终发现,天永远比心要高,曾经我们以为终成眷属,可我们明明又经历了许多的不得善终。
我们一度奋力的锤击现实这堵墙,但最终,我们中的一些人,总会匍匐在墙下。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说点儿什么,做点儿什么,让我们发一些声音。
这是韩寒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他就像一个握着宝剑的我们,所以很多年轻人喜欢韩寒,是因为韩寒在理想与世俗间,努力的帮我们寻找答案。
这一次,韩寒也试图将这种情怀体现在胶片上,看这部电影的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喜欢《小时代》,有人说,需要一部电影来告诉世人,青年人还是需要声音的,玻璃房子与法式简餐,并不是我们平凡人的故事,我们需要三个落魄的年轻人,一同带着我们上路。
那么所有这些情怀,我相信韩寒的本意就是用一部电影去完美的诠释。
在这些清晰,精致,并且漂亮的空镜头,远景与俯拍之中。
但这些,这些我上面所说的东西,都是文字。
如果作为叙事诗或者散文,这兴许是一部佳作,但作为电影,它非常的,非常的不合格。
我写到这,无非是在说,我理解韩寒的立意,他的情怀也毫无问题,可落实在胶片上,落实在电影表现上,充满了说教味道与沉闷的叙事节奏,所以它失败了。
我并不否认,我也喜欢韩寒,我甚至有他当年签名的书,上面写着送给朱炫,我与我的大多数朋友们,都对这部电影寄予希望,我们等着首映的日子很久很久,但我不得不失望的说,这部电影不好看,不,它糟糕透了,而作为韩寒的一名喜爱者,我也将尽我所能的去分析这种糟糕之处。
我不认为喜欢韩寒,就应该喜欢他的所有作品。
我也不认为,韩寒是一个欣赏这种行为的人。
时间在这部电影里看起来几乎无限的长,它没有剧烈的冲突,也没有强烈的动机,他只是一群人,上路了,他们开车,他们交谈。
他们遇见了一些人,然后他们与这些人交谈。
但这种交谈又绝非伍迪艾伦式的,它没有对抗,也没有观点,它只是不断的在下结论,它告诉你,你没有观过,哪有世界观,它告诉你,小孩子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它还说,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这些话本身非常好,是很好的句子,可在电影中,你不能只是简单的让剧中人如同教书一样,直白的念出来。
这些作为主旨,并没有通过一个事件来体现,甚至无从讨论,只是剧中人坐在车里,站在街上,他们突然的,直接的,冒出这些句子,这就像你买了一本三国志名人名言,没有打斗也没有辕门射戟,只有他们说过的人生句子,第一章,刘备:莫以善小而不为。
这种说教对于我们这样已经有了辨别能力的观众看来,是不适的。
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甚至产生了等句子的念头,前期营销植入的大量优美句子,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念出来,贾樟柯与冯绍峰对话,王珞丹与陈柏霖对话,没有推搡也没有道具,他们只是面对面站着,你一句,我一句。
句子到了,我听到了,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这样想。
文学与编剧最大的不同在于故事本身,而不是语言魅力。
当冯绍峰遇见袁泉时,也许在书中,我们会写(我会避免剧透),冯绍峰走进了什么地方,在一种怎样的灯光下,看见了袁泉,那一刻如何如何,随后袁泉怎样怎样,他们来到台球桌边,冯绍峰心里怎样怎样,随后,袁泉说。
但是电影镜头中,非常简单,冯绍峰走进了,两个人简单的互动,来到台球桌边,袁泉开始说,真的说,没有任何其他杂质的,一边打台球,一边把冯绍峰的身世交代了,他的爱情在袁泉的念白中,完成了希望到破灭,这一段我认为是将冯绍峰从勇猛浩瀚哥拉回平凡青年的最佳时机。
这样的念白就像有人翻开一本书,在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然后怎么了。
这里面涌动的情绪,对于爱情以及英雄梦的破灭,没有体现在画面上。
电影是一个无法让你直白表现人物内心的东西,它需要动作,以及冲突。
我虽然理解了冯绍峰的想法,可我知道,电影仅仅是理解是不够的,如果我是为了了解这个道理,这件事,我看书就好了。
我看电影,是希望我想看到这里面的画面。
相同的情况还出现在钟汉良的故事里,钟汉良就这样,把头盔放在车上,说完了自己和老婆的故事,说完了就是完了,就这样,导演甚至懒得用一个闪回去演绎。
这部电影本质不是一群人在演绎故事,而是一群人在讲故事。
陈柏霖的角色江河,实在太沉闷,这是一个几乎昏睡的角色,实际上沉默的角色不是没有,但陈柏霖的江河,却实实在在的没有发挥,他缺少《蓝色大门》时代的灵气与稚气,只剩下了别扭。
我知道江河是一个局促又温柔的人,可电影大多时候只是通过他的沉默来表现,而他的面部表情几乎没有变化,导演在要这个镜头时,对演员似乎没有太大的要求。
他就像你的一个聊不到一起的朋友,你偏偏又要和他踏上一段悠长的旅途。
你们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电影却在进行。
全篇我觉得就孔连顺还挺有意思,他只是个龙套,且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的哑巴。
电影里一共出现了四个故事,陈乔恩,王珞丹,袁泉,钟汉良,他们分别是小演员,骗子(或***),台球室老板(多年笔友),热血驴友。
初期的陈乔恩,大抵是想体现小人物在奋斗中的无奈,她的几次错位设计也很明显交代了导演的思路,但整个故事,就是从片场的这头,走到那头的一段对话,过于安静的处理,即便有一些颇有心思,也拯救不了整个故事的无味。
王珞丹是唯一有互动的故事,出现了陈柏霖与王珞丹在房间里的互动,这种互动也是全片,唯一的,让我们觉得还算是好看的地方,冯绍峰腿麻了到追至加油站,这个故事至少是可看的。
钟汉良引出了卫星,他的那一段我的梦想是一颗卫星,本是一段热血的演讲,即便他的广东话发音,甚至别有一番风味,但仍然差强人意,不过最后的翻转,让这个故事至少值得有个回念。
我相信四个演员都不是那种不会演戏的演员,但故事本身就是这样。
更不要提,前期的胡生,最后就这样丢了,这简直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别扭。
王珞丹的故事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亢奋点,没有起伏与波澜,我们追随着导演的镜头,似乎一直在一条笔直的,没有急转弯也没有发卡弯的公路上。
就是有一天,我们去西藏,看见广阔的天与无穷的海,真的好美。
可让我们看整整一个月,我们会觉得痛苦。
很多人说很好笑,所以是有趣的,精彩的喜剧片。
我并不认为韩岳父是想拍一部喜剧片,就像我开篇说的,他必然有他的情怀,他要展现这些情怀,是他的骨架,笑点只是轻松的点缀,这绝不该是喜剧片。
非常好理解的是,就像韩寒的一些小说,在那些句与句之间,我们总会会心一笑,回味这用词的趣味性。
但我们都知道,我们不是在看笑话大王,也不是在看某个喜剧故事。
这些诸如包夜就是包日,命硬不知道,命根子一定硬的段子,我首先不说这些段子本身高明与否,我也不想说,但我明白的是,这些段子原本是服务于故事主题的。
我在微博看见有人数段子,说这是好片子。
如果韩寒的电影是这样,我无言以对,我并不认为曾经那些在课桌底下看他小说的人,只是为了笑笑。
韩寒精致的部分,如果不考虑骨架破碎的话,一些细节是非常戳人的,我们会很喜欢。
那首《女儿国》,我觉得简直完美。
初期陈乔恩故事中,枪声与刑场的女学生,富有意义,而这个意义是很棒的。
甚至包括王珞丹的手机***,而陈柏霖翻译的时候,台词与人物的呼应,这里面儿有诗意的浪漫,我是不介意在电影中看见这些在专业人士眼中,比较蹩脚的东西的,因为我确实喜欢,但这些东西不能左右整个电影,灵性是细碎的,一闪即灭的。
温水煮青蛙并不好,这个层次太简单,太直白,不够巧妙。
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大家都在捧,说捧显得不尊重,我相信有很多人是真心喜欢,他们梳理了韩寒的路程,甚至还有朴树,我也爱朴树,说实在的,我有很高的期待,我很希望这部电影打败《小时代》,因为我喜欢他的立意,但是出来这样的东西,我会觉得很难堪。
我大概难过的是,这部电影韩寒拍得很糟糕,而我原本希望它会是一部精彩的作品。
很多人只是因为喜欢韩寒,就在这部电影里寻找各种亮点,段子好笑,镜头好,明星漂亮,所以电影好。
但我大抵认为,韩寒不会是希望这样一份回答。
作为小说家,韩寒是个不错的人,曾经我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说,那个写书出名的小孩儿,不会有出息,是个垃圾,我很不服,后来韩寒做到了,我明白这个世界,年轻人是可以做一些,你们不让做的事情的。
但是作为电影导演,韩寒这部作品,很糟糕,我不喜欢他的这部电影。
这是我对韩寒的敬意,就是说出我的心里话。
大体反映了韩寒的审美格调吧,不媚俗,坚持自由地表达自我,虽然和大多文艺片一样注重了对某种气氛、感觉的营造和渲染,其实是:在平凡之外,能不能有一点改变或提升。哪怕是一场梦、一场感动也好。韩寒看到的东西,和我们看到的其实并没有很大的不同,他看到的生活,不配出成书,同样,也不配拍成电影。
没有,这是个剧本,怎么会让你看到,去看电影吧,人家花那么久时间写个剧本也不容易,你花点钱欣赏一下也是应该的嘛,呵呵
第一次看首映,半夜和一群同学。《后会无期》,这是韩寒导演的处女作,“相逢有时,后会无期”且称之为片名的“副标题”。
影片用倒叙的方式,讲了三个人从偏远的家乡——中国最东边的一个小岛——横穿大陆到最西边边境这个过程经历的一些事情:第一件,江河和苏米相遇,种下情愫,同时把胡生丢了;第二件,马浩汉与刘莺莺相见,笔友变兄妹;第三件,路遇阿吕,听了一个故事,丢了一辆车。
通过一些具有讽刺意义的镜头和一些深有涵义的台词,影片在剧情和内涵两方面都得到了扩展。不再举例。影片要表达的主旨就是“平凡”——想象中美好的事物,在现实中面对时,可能让你尝尽人生百味。其中另一条线,就是小人物面对命运的挣扎和反抗。再具体一些,就牵扯到小地方的年轻人去大城市奋斗打拼这个命题。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采用通过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情节的手法,《后会无期》给人一种散文的感觉。虽然结尾就每个人的命运做了简单的交代,但还是让人意犹未尽。
突然发觉想随意的时候貌似没什么可写的了。
“采用通过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情节的手法”,大概这个意思,有一个专有名词,不记得了。一个成功的例子便是《暗恋桃花源》,各种喧嚣、笑点,平静之后,便是深沉的哀伤。介于这个先例,个人觉得《后会无期》要表达的情绪还有些不到位。临时以为如果将对命运的反抗和挣扎的情绪表现的更突出一些,效果会比较好,但这样终究就要落脚于喜剧或悲剧。考虑到影片的主旨为“平凡”,也许这就是导演要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即使最后在剧情上做了结局,但给人感觉仍是“就这么完了?”。这也与剧情结束后最后一个镜头有关吧。没有喜剧,也没有悲剧,甚至没有“剧”。引用一位同学的话,“就像散文一样”。
说的这么多,突然发觉如果只是这些,片名或许就该改为《平凡之路》了。当然,随着剧情的发展,剧中人物有重逢,也有后会无期。相逢未有期,白云无尽时。“如果要告别,一定要用力一点,因为任何多看一眼,都有可能成为最后一眼,多说一句,都可能是最后一句”。
蛮好看的。讲述了几个在东极岛长大的年轻人决定重新选择自己的前路,在他们横跨大陆的自驾旅途上的传奇经历与际遇让他们有了各自不同的命运归宿的故事。《后会无期》虽说未曾出现在韩寒出版作品列表,但与《一座城池》相似,因缘某种出由,奔走在未知的旅途。《后会无期》貌似一路追寻着什么,却皆如指间流沙无从驻手。《后会无期》在荒诞的地平线远端加入了丝丝微亮,但说到底与《一座城池》都可谓是不可持有的人生碎片。而相比《一座城池》散乱而块状的结构,《后会无期》的叙事要圆润了许多,韩寒在导演这门学问上显然也是下了苦功的,但终因对人生碎片化处理,以及对解构性文本追求而削弱了故事架构。当然,你也可以说是韩寒对结构故事的一种不屑。《后会无期》的观影感觉,就如同坐下来听人讲《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感觉,个人风格极为明显。这一点,作为初次导演者,韩寒没有失去自己的风格,非常难得。
三、韩寒的作品有哪些
1、《三重门》是韩寒所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通过少年林雨翔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展现开来,体现了学生式的思考、困惑、梦想。
2、这是韩寒继《三重门》之后推出的第二部作品。《零下一度》是韩寒的随笔、杂文和短篇小说的合集。这些作品,有的回忆童年生活,有的记述校园生活,还有的是读书笔记,反映了一个18岁青年的人生视野和感悟。韩寒的文风机智泼辣,语言幽默、诙谐,充满奇特想象,真实地反映了韩寒的喜怒哀乐,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
3、(3)2002年:小说《像少年啦飞驰》、精选集《毒》、精选集《毒2》
4、《像少年啦飞驰》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讲述了主人公“我”的生活,展示了一个颇具叛逆性的人物。该书文笔精妙,内容看似平凡,但颇含深意,令人沉思。
5、(4)2003年:杂文集《通稿2003》
6、《通稿2003》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诟病进行了批判;同时在《通稿2003》中,韩寒也将自己的个性行为发挥到极致,给读者带来了最大的韩寒风格展示。《通稿2003》通过十多篇针对现行教育体质及其附属产物的批判,向读者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现行应试教育的弊端。
7、(5)2004年:小说《长安乱》、文集《韩寒五年文集》
8、《长安乱》是韩寒所有长篇小说中最特殊的一部作品,是到2010年底为止,韩寒所写作的唯一一部“武侠小说”,讲述了一个俗家弟子释然,和青梅竹马的姑娘喜乐,骑着小马游走江湖的故事。
9、(6)2005年:随笔《就这么漂来漂去》
10、小说描写了作者年轻不羁岁月的回顾,书名“一座城池”可视为主角们的乌托邦,在那座城里,年轻就能疯狂、目中无人、随意撒谎、背叛与被背叛,都只是为了要活得更自由。故事中充斥着离奇的经历和怪诞的思维。书中对话随处可见韩寒风格的幽默与人生观。
11、《光荣日》是作家韩寒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七个大学毕业生的事。躁动的他们模仿“竹林七贤”到一个县城支教。在那里,他们盖房种菜、研究枪支炸药,遇到了精神病歌手、三陪女等同样“不正常”的人,发生了“不正常”的事。
12、(10)2009年:小说《他的国》、精选集《可爱的洪水猛兽》
13、《他的国》以亭林镇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带来的环境污染、文化衰竭等问题为主线,以左小龙的爱情为一条副线,其间多次穿插对当下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反讽。作者以幽默、犀利的语言,自信而张扬地调侃浮躁的社会现实。
14、(11)2010年: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杂文集《草》、文集《青春》
15、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延续韩寒以往的风格,语言犀利而富有幽默,开创了韩寒“公路小说”的新概念,新品牌,较之之前作品有更鲜明的人性,更深的现实意义。
16、(12)2012年:杂文集《脱节的国度》
17、(13)2013年:杂文集《我所理解的生活》
18、(14)2014年:散文随笔《告白与告别》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