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张作霖直奉大战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第二次直奉战争 张学良直奉大战,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张作霖直奉大战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一、民国的两次直奉大战,奉系军阀战斗力为何迥然不同
民国初期,脱胎于北洋系的直系和奉系在三年之间,爆发了两场大战。一样的对手,类似的战场,相当的实力,结果却南辕北辙,偏居东三省的奉系,知耻后勇,后来居上。
上图_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4月9日 6月18日)
战争是军事的艺术,奉系初战失利后,体会到了艺术的价值。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调集12万人马,出关作战。仅仅七天,奉军战死2万余人,受伤逃亡1万余人,缴械投降4万余人,军官死伤百余人,战损率近七成,军费损耗3000余万元,张作霖被直系掌握的北京政府撤销一切职务,可以说,当时奉系在军事和政治上遭遇了双重打击。
败局注定之后,张作霖改变思路,着力整军。陆军是奉军的主力,他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孙烈臣任统监,张作相、姜登选为副监,张学良任参谋长,负责部队整编、人事任命、部队调派和日常训练等事宜。
一支军队光有顶层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军官和士兵素质的提升。奉军规定:“各师旅的参谋长和各团掌管教育的中校团副全部改由军校出身的人充任。”照此规定,杨宇霆、韩麟春、郭松龄等一大批军校出身的军官,担任起奉军的重要军职。对于士兵而言,东三省陆军整理处提出了士兵的素质要求,以及量化训练指标。这些措施的实行,对提升奉军的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整军之后,奉军拥有3个师,27个混成旅和5个骑兵连,总兵力超过17万人。
在装备上,张作霖煞费苦心。他创办的东三省兵工厂,有枪弹厂、枪厂、炮弹厂、炮厂、药厂、铸造厂、火具厂、兵器厂等八个分厂,在规模上,连日本人都称其为“东方第一”。工厂生产仿毛瑟枪和日本三八式步、骑枪,枪弹每日产量达10万发,满足了奉军日常训练和对外作战的需要。此外,奉军在1924年拥有飞机50余架,空军初具雏形,以食品加工、军需运输、医疗设施等一系列后勤硬件也逐步完善。
就军事力量而言,奉军在与直系再次开撕之前,实力早已突飞猛进了。
上图_张作霖(1875年-1928年),字雨亭,奉天省海城县北小洼村人,北洋军奉系首领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一方面利用执掌权柄之机,摆出“民国法统”、“孙(中山)吴(佩孚)合作”等伪善姿态,另一方面大肆媚外卖国、制造“二·七惨案”以及组织“曹锟贿选”。政治成为“皇帝的新装”,直系撕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使全国上下看清了自己的真面目。在舆论的一致攻击和反对下,直系的政治生态陷入孤立状态。
面对直系的“踩雷”,奉系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排雷”措施。张作霖组织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直舆论攻势。1923年10月,他撤回东三省议员,以示对贿选的不满,同时,旗帜鲜明地宣布:“凡害民病国,结党营私,乱政干政,剽劫国帮者,均视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物,愿即执投前躯,与众共弃。”表达了强硬的反直立场。这番言论取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张作霖的第二步是拉拢各股力量,形成反直统一战线。他迅速响应孙中山提出的“联络段祺瑞,特别是关外实力派(张作霖),三方合作声讨曹(锟)、吴(佩孚)”的建议,两人为此多次会面,就政治上的反直立场达成共识。1923年,奉、粤、皖结成“反直三角同盟”。一番政治运作后,奉系不但“师出有名”,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还对直系造成南北夹击之势。
上图_第二次直奉战争,从1924年9月15日到11月3日,一共打了50多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战争也不例外。1924年,直系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民国日报》直言:直系“度日之资,年不敷一亿二千一百万,财政债七亿二千三百万,交部债尚不在内,加之,关税会议召集无期,‘颠覆’之祸迫在眉睫。”直系的政治劣势,导致财政上“外债无源,内债难举”。
首尝败绩的张作霖对东北经济下了两副猛药。首先加强“造血”功能。张作霖任命王永江为奉天省财政厅厅长,推行经济改革。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前夕,奉天一省以农业为税源的统税,从2831275元增长到7524687元,年均增长20.72%,东北经济低开高走。其次注重“输血”功能。1922年至1924年11月,张作霖大举向日本借款6次。有了经济作后盾,张作霖向奉军宣布:“各部队人员必须足额,军队吃空饷者严厉处罚。”奉军官兵士气为之一振。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军费筹集了5000万元军费,“奉天省自担五分之三,其余二千万,吉黑两省各认一半,不但奉军所需已足,且可接济广东军队。”张作霖通过退出政坛的段祺瑞,向断饷六个月的直系冯玉祥赠款三百万,“用以分化、瓦解直军”。张作霖用经济包裹的“银弹”,对直系发起了致命攻击。
上图_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天津的直系士兵
民国初期,外强纷纷借助军阀势力,充当其利益“代理人”。直系有英美撑腰。1921年,直系曹锟从意大利采购了4011吨军火,这批军火除了常规炮弹之外,还有新式菲亚特机关炮。1922年,直系又从德法两国进口飞机和大炮等军火,武器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为打赢第一次直奉战争奠定了基础。
日本一直是奉系的后台老板。第一次直奉战争时,正值华盛顿会议结束,日本的海外扩张势头受阻。奉系战败后,多次派人赴日接洽军火采购事宜。1923年开始,大批日本军火陆续抵达东北,采购大量步枪、手枪、机关枪以及弹药之外,“购入飞机十二架,载量八百吨”,“助给大炮十五尊”,“炮弹皆日本电气赶造”。
上图_第二次直奉战争,1925年,天津街头的国民军,冯玉祥并彻底控制复杂的京津局势
1924年,直奉再次开打。日本不但提供情报支持,还派出大量军官协助奉军作战,数量占下级军官总数的1/4。即便如此,战事仍然一度焦灼,奉军弹药供应困难。张学良曾坦言,如果弹药无以为继,“只有去内蒙索伦当土匪了”。关键时候,日本向一、三联军运送了大量急需的弹药。奉军得到弹药续命,顺利打破僵局,成了战场胜负的分水岭。外交的助力,无疑给奉系取胜增加了重要砝码。
1924年9月3日,张作霖出动奉军6个军,共计15万人,兵分三路出关作战。直系曹锟组织了近20万人进行防御作战。10月22日,冯玉祥临阵倒戈,直系首尾难顾。10月31日,吴佩孚率残兵2000余人,由塘沽坐船撤退,其余部队难逃全灭或投降的命运,奉系取得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完胜。
【1】娄向哲《第二次直奉战争与日本的关系》
【2】苑毓翔《解析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胜利的原因》
【3】丛曙光《两次直奉战争结果迥异之剖析》
【4】陆坤鹏《北洋军阀三大派系的力量对比分析》
【5】郭春修《奉系集团军事现代化的演变历程》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两次直奉大战,时间相距并不远,为什么结果却大不同
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了。不管谁掌控着北京政权,其他人都不服气。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是三天一大打两天一小打,好不热闹。
2、而在这个过程中,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先后爆发了两次直奉战争,可是结果却大不相同。这让很多人觉得意外,要知道对手是一样的,战场几乎也是一样,时间相差也不太远。怎么结果却不同呢?
3、首先我们说,战争本身是有不确定性的。即便是相同的对手,第一次败了,不见得第二次也一定会败。在战争史上,因一念之别、一丝之分、一秒之差,而使战场画面骤变、战争胜负翻转的事例并不鲜见。
4、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第一次张作霖败了,第二次或者第三次仍然会失败。
5、当然了,除了以上因素外,其实两次战争的结果不同,还是有迹可循的。
6、虽然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短短几天就失败了,但是直系和奉系的差距并不大,并没有那种不可逾越的差距。
7、但是奉军确实有些问题,尤其是当时从将领到士兵大多都是绿林草莽,大家凭借着哥们义气在一起,小打小闹还可以,凭借着人数众多以及武器,在东北那一亩三分地还可以称王称霸。但是在真正的大规模战争时,暴露了巨大的弊端。
8、占尽优势固然可以,可一旦形势被动,那么瞬间犹如一盘散沙。虽然直系也好不到哪里去,但相比较而言,在纪律、素质等方面,要高不少。
9、在张作霖退守关外期间,他进行了改革。开始整编和训练奉军。
10、张作霖还筹划建立了陆军东北讲武堂,在改革中奉军老一代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张学良、杨宇霆、郭松龄、韩麟春、姜登选等为首的奉军中生代。
11、张作霖还接受张学良的建议,将奉天军械厂改为东三省兵工厂。
12、与此同时,直系却大不如从前了。
13、第二次直奉战争开战之前,直系军阀内部已经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了。
14、曾经亲如兄弟的曹锟和吴佩孚之间产生了巨大分歧。尽管曹、吴之间曾经也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但这次的冲突是原则性的,让曹、吴两人再难回到以前那样和谐与团结。
15、当然了,不可忽视的还有冯玉祥。
16、冯玉祥的倒戈对直系的影响非常大,直接掏了直系的老窝北京,还囚禁了总统曹锟。
17、而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奉军16师师长邹芬倒戈,导致奉军手足无措。同时,张作霖的“反直三角同盟”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18、而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浙江督军卢永祥虽然被打得措手不及,但很好的牵制了一部分直系部队。
19、可以说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的准备更充分,无论是人员还是粮草,张作霖是铁了心的要复仇了。
三、直奉大战的历史是怎样的
1、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失败后,于东北图谋再起。1924年9月3日浙江军阀发生战争,张作霖于4日发出响应浙江军阀卢永祥,责备曹锟、吴佩孚的通电,向山海关、热河一带增兵。奉军编为6个军,张自任总司令,并于15日致电曹锟发出挑战。17日,曹锟发布讨伐张作霖令,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
2、此次战事,直系有25万兵力,奉系有17万兵力,双方均有海、空军参战。开战后,奉军先后攻占朝阳、建平、赤峰、隆化等地。10月7日,奉军发动总攻击,占领九门天险,于九门口、石门寨、三道关等地激战,双方伤亡各10000余人。
3、奉军占领山海关后,17日进长城,长驱直入,至滦州张宗昌部,围歼榆关一带的直军。11月3日,奉军进逼天津,吴佩孚率残部自塘沽出海南下。战争以直系失败告结束。
4、张作霖、冯玉祥等随后在天津曹家花园召开会议,决议成立中华民国执政府与善后会议以取代国会,并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统总统与总理之职,之后政权落入奉系军阀手中。
5、军事意义上,直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海军、空军参加并取得重大作用的内战,新式武器如坦克等纷纷登场,重炮、重机枪、地雷的使用均为之前战争所罕有,死伤特别惨烈。政治意义上,直奉战争以奉系胜利而告终,从此直系军阀退出北京政治舞台,北洋政府开始了张作霖时代。
四、郭松龄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立下大功,为什么张作霖不肯奖赏他
1、其实,张作霖不愿意奖赏郭松龄,无非就是两个原因。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他不遵守军纪,其次就是因为两个人的看法观点不是特别的一样,所以说,导致了张作霖对他并不是特别的信任,因此没有奖赏他。
2、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郭松龄的出身,他是出身于正规军校,所以说,他还是非常有才能的一个人,他懂得如何去管理军队,他也很会打仗。但是由于他的出身问题,张作霖并没有认可他,反而觉得他实在是有些书生气,不适合在军队里。后来,好在他遇到了张学良。张学良比较认可郭松龄,所以说,在他的极力推荐之下,郭松龄终于升职了。
3、升职之后的郭松龄肯定是要好好的表现一下,他就开始整顿了军事作风。仅仅是用了一年的时间,整个军队变得规范了起来。这件事情一下子让张作霖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所以他就跟随在张作霖的左右了。张作霖也非常的重用他,直到直奉战争中他立下了大功。
4、没有奖赏他是因为首先他就很不守纪律。在二次直奉战争中,他负责的是对山海关进行侧面攻击,但是山海关正面攻击压力非常大,商量之后就决定增援一支队伍。但是,郭松龄这人觉得自己不是一般人,根本就不信这一套。他就自己自作决定把精锐部队撤出去了,就有人去把这个事情报告给张学良了,张学良又把他拽了回来。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两个人在政治意见上也是非常的不一致了。而且,他这样做,张作霖也会误以为他不忠诚。
关于本次张作霖直奉大战和第二次直奉战争 张学良直奉大战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