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峨苍翠的庐山之巅,静静伫立着一座古朴的书院,这就是黄道周讲学处。它承载着这位明末大儒的思想与精神,成为乱世中的一道不灭之光。
黄道周,字幼玄,号石斋,福建漳浦人。他生逢乱世,明末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他心怀忠君爱国之志,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崇祯帝即位后,黄道周出任谏官,屡次上疏弹劾奸佞,匡正时弊。
明朝覆灭后,黄道周四处奔走,抗清殉国。他在庐山讲学,招收门徒,传播经世致用之学。讲学处墙壁上,至今仍残留着黄道周手书的“忠孝廉耻”四个大字。
黄道周讲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并融会佛道思想,强调人性的善与义。他认为治国之道在于修身养德,以身作则。门徒众多,如顾炎武、王夫之等,皆是日后名噪一时的大儒。
黄道周的一生充满了悲壮与忠勇。他仕途坎坷,备受打击,却始终不改初心,以笔为刀,以身殉道。其诗文苍凉悲壮,慷慨激昂,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黄道周讲学处,是黄道周精神的承载地。它见证了这位忠烈之士的赤胆忠心与浩然正气。时至今日,它仍然吸引着无数寻根问祖、弘扬正气的后人,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正如黄道周的《石斋诗集》所载:“千古一孤愤,此身那复存。稜稜穷节骨,浩浩正气魂。”黄道周的孤愤忠魂,将永远激励着华夏儿女守正不阿,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昌盛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