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是古代用来对逝世君主、大臣品评其一生功过的一种制度,汉武帝和隋炀帝是谥号,而皇帝则属于尊号,这是怎么来的呢?
谥号
谥号起源于商周时期,当时称为“諡”,春秋时期才正式称为“谥”。谥号由朝廷专门机构在君主去世后根据其生前功绩进行评议和确定,分为美谥和恶谥。
汉武帝谥号为“武”,意为英勇果决,功业宏大。他开疆拓土,北伐匈奴,取得辉煌战绩,被誉为“武功盖世”。
隋炀帝谥号为“炀”,意为暴虐无道。他穷兵黩武,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最终导致隋朝灭亡。
尊号
尊号是用来尊崇在世君主的称号,与谥号不同,尊号由君主在位时自定或由臣下上尊。
“皇帝”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是秦始皇嬴政,他自称为“皇帝”,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帝制时代。此后,“皇帝”成为中国历代君主的尊称。
汉武帝生前曾尊号“武帝”,隋炀帝生前尊号为“圣文帝”。
谥号与尊号的区别
谥号和尊号有本质区别:
时间性:谥号在君主去世后才由朝廷专门机构评议确定,而尊号则是在君主生前自定或臣下上尊。
评价性:谥号是对君主一生功过的评价,分为美谥和恶谥,而尊号则主要是表示对君主的尊崇,并无褒贬之意。
使用场合:谥号一般用于史书、碑铭等正式场合,而尊号则在各种场合都可以使用。
由此可见,汉武帝和隋炀帝的“武”和“炀”是谥号,而“皇帝”则是尊号,二者有着不同的来源、含义和使用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