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杭州旅游论文的问题,以及和杭州旅游资源介绍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一、求旅游业的经营策略论文
发端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现在已经演化为金融业危机,波及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而且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随着股市暴跌和信贷收缩,投资者信心崩溃,消费者信心丧失,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衰退,世界经济步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明显上升。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旅游业是极易受经济波动影响的产业,在这次危机之中,也不免受挫,究竟金融危机会给旅游业造成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持续多长的时间,这是当前旅游管理部门和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致使世界经济停滞甚至衰退,旅游业不同于其他的传统行业,经济低迷对旅游业的影响很大,一旦经济波动,人们必定首先削减非生活必需品的开支,旅游业所提供的产品即属于此类,所以在全球金融危机波及范围越来越大的时候,旅游业的发展必定会被迫放慢脚步,致使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绝对的减少。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8月份,全国主要城市接待入境游27624491人次,同比仅增长0.91%,而北京市的接待人次2534994,同比反而下降了8.9%。9月的入境游下降幅度最大,全国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1.42亿美元,同比下降11.36%,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056.40万人次,同比下降5.94%,其中外国人188.33万人次,同比下降15.10%。1至9月累计,入境旅游人数为9729.74万人次,同比下降0.37%。其中外国人1835.27万人次,下降3.53%。经测算,1至9月累计,全国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98.28亿美元,同比下降3.26%。杭州旅游的入境市场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09年一季度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据初步统计,全市接待入境游客44.40万人次,同比增长0.1%。其中接待外国人30.13万人次,同比下降3.2%。其中,亚洲市场增长缓慢,欧洲市场小幅回升,美洲市场回落明显,大洋洲市场跌落较大,港澳台市场同步增长。入境游增速的减慢以及下降说明除了上半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次贷危机给中国的入境游市场也带来了一定影响,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显现出来,并持续一段时间。
以宏观调控为主,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将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作为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要素价格向上运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惯性”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投资增长率已表现出下行趋势,且过度依赖投资的负面效应也有所显露。同时我国出口型企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明显缩减,一些完全依赖出口的中小企业都面临倒闭的悲剧,致使失业率上升,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下降。在2007年我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超过了16%。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通过扩大内部消费需求来保持自身经济高速增长,这会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对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发挥积极作用。正确引导旅游业的发展,扩大旅游者队伍,利用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2008年下半年开始,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旅游部门也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拉动旅游消费。2009年3月1日开始,杭州市面向国内城市和港澳台地区发放240万份面值1.5亿元的“杭州旅游消费券”,可在大杭州范围内818个门店使用。同时赠送价值约5000万元的门票,全市优惠总额达2亿元。截至4月20日,已经发放到游客手中的“杭州旅游消费券”达220万份,留存待发的部分区县(市)旅游消费券20万份主要将用于“五一”及端午小长假期间实施市民旅游休闲计划。目前,持“杭州旅游消费券”来杭的外地游客不断增多,初步达到了预期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扩大了杭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月1日以来,“杭州旅游消费券”成了各级媒体、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中央电视台以新闻、深度报道等形式,在经济频道、综合频道、新闻频道连续播报了“杭州旅游消费券”的动态情况,在全国引发了很大的反响。《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对“杭州旅游消费券”的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连续报道。美国《洛杉矶时报》、法新社等海外媒体也纷纷对“杭州旅游消费券”进行了关注和报道,直接提高了杭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携程旅行网近日公布了2009春季中国旅游热点排行榜,杭州超过香港、三亚等热门城市,跃居首位。二是给来杭游客带来了实惠。2009年3月初以来,灵隐飞来峰、灵隐寺、西湖游船、西溪湿地、雷峰塔、千岛湖风景区、楼外楼、知味观、维景国际酒店、外婆家等旅游企业都接待了大批持“杭州旅游消费券”的游客。通过对468份调查表和1359人次网络调查总投票结果分析,466名填写调查表的持券来杭游客,共使用了2936张杭州旅游消费券,平均每人使用6.3张旅游消费券,直接节约了旅游成本。三是直接拉动了杭州旅游经济。据专项调查,有82.62%的受调查人员表示旅游消费券促使持券人有来杭旅游的念头;据抽样调查,持券游客手中每张10元的杭州旅游消费券拉动了289.45元的在杭消费。2009年一季度,杭州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122.56万人次,同比增长8.4%,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1个百分点。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9.34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673.04万人次,同比增长2.3%;接待“一日游”游客449.51万人次,同比增长18.9%。在这些数据中,杭州旅游消费券对于游客来杭旅游、在杭消费、在杭停留天数均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乘数效应非常明显。有几个现象可以证明近期以来杭州游客量的暴增:一是景区景点接待游客量猛增,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区游人如织;二是宾馆饭店、旅游车辆的出租率猛增,周末甚至出现一房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三是几台文艺演出的加演,《宋城千古情》近日创下了单日演8场的历史纪录,超过了去年的“十一”黄金周;《印象西湖》每周五、六各加演一场,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增加。
1、密切关注经济动态,及时改变营销策略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知名旅游经济专家戴斌教授向国家旅游局提交了关于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相关调查报告。在该报告中戴斌教授认为,金融危机肯定会波及到中国的旅游饭店业,但是影响不会很大,国内旅游市场将更受关注。旅游企业营销的重点对象应该是国内旅游者,并且尽量推出一些经济实惠的短线游线路,为旅游者的切身利益考虑。同时应注意营销成本的投入问题,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压缩营销成本和费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广告投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对于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消费者人数会锐减,投入成本和产出不成正比,要尽量压缩这类市场的营销成本。对于国内市场,也要谨慎行事,多数消费者消费信心受到重创。专家认为,从现在各大旅行社提供的数字来看,营业额增加的速度远远不及组团人数的增长,这也从侧面说明旅游市场消费已经有了“疲态”的苗头。所以不要寄希望于做大量的营销来换取旅游人数的增加。
从2009年开始,浙江积极打造生态旅游精品项目,形成推动生态旅游的良好市场氛围。浙江是生态旅游资源大省,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目前,浙江已有1个国家级生态县,4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38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总数位居中国前列。浙江已累计创建11个省级生态县(市、区),省级生态乡镇450个,县级以上生态村3999个。据悉,目前绍兴会稽山风景区、宁波大桥生态旅游区被浙江省旅游局和环保局联合命名为浙江省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此外,杭州天目山风景区等7个景区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生态旅游点。[6]生态旅游既满足了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是推广环境友好型旅游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经营方式,很有希望在金融危机影响已经出现端倪的旅游行业异军突起。???
2、充分利用经济周期的低迷时期,加强旅游企业自身建设
来自中国金融网的报道:明年旅游增长势头可能不容乐观:单就旅游行业而言,如果在本国的历史上找到一个契合点,我们认为可能与1996?999年的情况较为类似,而不同的是当年分布在4年中的事件在今年齐聚,国内出口情况恶化、房产泡沫显现、全球经济衰退及金融动荡的经济结构转型期,当年收入增长遭受轮番打击之下最终丧失抵御能力,那么目前可能面对的情形更加严峻,据此推测2009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将可能不容乐观。残酷的现实摆在企业面前,旅游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期,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和内部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培训工作,以期在经济复苏时能尽快加入市场争夺赛的行列。
集团化发展并非新名词,但在目前的形式下,许多中小企业日子越来越难过,更突显了它的重要性。集团主要凭借其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通过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管理合同及战略联盟等方式,加强其集团化的管理,减少企业投资风险,增加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一些自愿加入的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大集团的实力,抵御外来风险,度过目前的危机。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同人的名声,是一种形象、一种声誉。一个实体可以有其实际价值,而一种形象或声誉所具有的价值可能远远超出其所依附的实体的价值,甚至是无价之宝。品牌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制胜的法宝,可为企业带来市场效应,品牌战略要树立和塑造品牌的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品牌的创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经营、管理、服务、生产、装修、士气、文化、内涵、精神等方面的因素,贯穿于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在如此危机关头,对于中小企业要想渡过难关,实施品牌战略是明智之举。
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高、综合性强及关联度大的行业,发挥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旅游行业协会是伴随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支方面军、一个车轮子,是旅游行政部门的得力助手,其地位在不断提高,作用也日趋显现。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需要有各类旅游行业协会担当桥梁和纽带,沟通行业与政府的联系,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协调同行业企业建立行业规范,进行自律管理,促进行业质量的提高,从而履行其职能,实现其宗旨。在危机面前,依赖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共同创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建立规范的旅游市场秩序,使旅游企业顺利度过危机。
(作者单位: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二、关于旅游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论文3000字
1、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旅游包括行住吃游购娱六大要素,又有消闲性、考察性、游学性、商贸性等多种类型,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均有关系。单就审美而言,它是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故从人文角度看,旅游具有多元性文化意义。本文将情、理与知识相结合,从旅游与人的爱美天性、人类文明、人才成长、精神需求、身心健康等方面论述旅游的文化意义。
2、人是离不开大自然的。人之依存大自然而生存、发展,除了向自然索取不可须臾离开的动植物与空气、阳光、水等物质资料外,还常从自然美中获得审美享受的精神食粮。马克思对此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人比动物愈具有普遍性,他靠来过活的无机自然界的范围也就愈普遍。在认识领域里,例如植物、动物、矿石、空气、光线之类组成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时而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时而作为艺术的对象,它们就组成人的精神方面的无机自然界,即精神食粮。”
3、大自然作为物质资料,只给人生命生存的条件,而作为精神食粮,则给人生命的美的升华,让人获得“极视听之娱”,以愉悦身心的美的享受,获得摇荡性情、产生艺术灵感的心灵激动。它有如音乐的旋律美、绘画的形象美、诗歌的意境美,绘人以意味无穷的美感。这是人不同于动物,也不同于原始人的高级精神享受。所以,到大自然中去旅游审美,是人类认识美与享受美的一种高尚的活动。大自然和社会历史,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两大环境。社会环境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社会工作有欢乐,也常有忧愁与烦恼。而自然环境(除了应避免的灾害)作为审美对象,却以它纯真朴实而丰姿多彩的美给人无限的快乐,使人获得生命的和谐。对此,恩格斯深有感触他说过:“大自然是宏伟壮观的,为了从历史的运动中脱身休息一下,我总是满心爱慕地奔向大自然。”(《致乔治·威廉·兰普卢》,见《马恩全集》39卷63页)这说明,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是人类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的需要,是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的重要方式。
4、欣赏自然美,还能得到美的巨大感染力。它能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使人忘忧去烦,消除杂念,到达纯净自由的精神境界。恩格斯在这方面有过真切的体验与启人深思的精壁见解:“你抓住船头桅杆的缆索,望一望那被龙骨冲开的波浪,它们溅起白色的泡沫,远远地飞过你的头上。你再望一望远方的碧绿的海面,波涛汹涌翻腾,永不停息。阳光从无数闪烁的镜子中反射到你的限里,碧绿的海水同蔚蓝的镜子般的天空和金色的太阳熔化成美妙的色彩,——于是你的一切忧思,一切关于人世间的敌人及其阴谋狡计的回忆,就会烟消云散,你就会溶化在自由的无限的精神的骄傲意识中。”(《风景》,见(马克思思格斯论艺术》第四册393页)的确,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超乎鬼斧神工般的美的形象、美的神魄、美的风格,能使人为之心胸开阔,品性崇高,心灵纯洁,养成美的情操。范仲淹写的见“春和景明”而“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刘禹锡写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都是表现美景感人性情的明证。所以,到大自然中去旅游赏美,是美化心灵与激发艺术灵感的一大乐事。
5、爱美是人的天性,对自然美的热爱尤其如此。鲁迅说:“曙日出悔,瑶草作花,若非白痴,莫不领会感动。”这反映了对自然美人皆爱之的客观事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这种爱美天性,也作过生动的描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资产阶级的锁链脱去了,玛丽花可以自由地表露自己固有的天性,因此她流露出如此蓬勃的生趣、如此丰富的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如此合乎人性的欣喜若狂……”(《神圣家族》,见《马恩全集》2卷217页)为什么自然美有如此强大的魅力激发人的爱美天性呢?因为自然之为美,除了自然物的客观性,也有审美者的主观感受在起作用,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可见,人的爱美的天性与自然美的和谐合拍,这就是自然美产生怡情作用的本质所在。
6、所谓爱美天性,是人类长期审美实践形成的本性。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了美”的著名论断,也包含了劳动创造了审美能力这层意思在内。他说:人的五官能感受美,如耳朵能欣赏音乐,眼睛能感受形式美,是长期得到环境美熏陶的结果。人的爱美天性,就是在代代相传中逐渐形成发展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走向自然,以激活接受遗传而来的爱美天性,在获取自然美无私赐与的精神食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人类的审美能力,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愿人们迈开双脚奔向大自然,拥抱自然美,提高欣赏美的文化素质,重塑人的文化形象,并由此促进创造美的伟大事业。
7、什么是旅游?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转引自乔修业主编的《旅游美学》)这种“享受性”,主要是旅游观光中的审美享受。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有了业余时间与消费支出去满足这种精神享受,故旅游活动日兴,旅游人数剧增。旅游正是从外出经济消费中获得精神愉快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
8、旅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文明程度较高的审美享受。美学家叶朗认为:“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旅游离不开美学》)的确如此,旅游涉及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丰富内容。它以旅游风景为中心,广涉奇丽的山光水色、花木虫鱼、日月云雾等自然风光,亭台楼阁、寺院宝塔,现代建筑等人文景观,雕刻绘画、诗词楹联等文学艺术,民情风俗、集市、建设等社会风貌……从多方面获得美感。旅游还在吃、住、行、购、娱诸方面获得生活乐趣,实在是综合性的审美享受。
9、旅游与人类文明是相互促进连带发展的。旅游业的勃兴是近百多年现代文明发展的结果。随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业不断繁荣。相反过来,旅游业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着经济腾飞。因为旅游业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旅游设施的现代化、旅游管理的科学化与高效能,必然带动多种经济部门与文化行业的协同发展,产生综合效应。要使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发展,形成旅游大文化的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文化层面的立体结构,必然牵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诸多方面,产生整体效应。由此,我国提出了“旅游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繁荣”的方针,好些旅游城市提出了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全行业大发展的口号。可见,旅游是随现代文明而发展,又推动着现代文明建设的社会活动。
10、现代旅游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现代意识有积极的意义。它在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涵养文化等方面有深层次的意义,无论在提高民族素质与个人生存价值方面都是如此。旅游有利于改革开放,为促进经贸发展用旅游搭台唱经贸戏,为促进内地落后地区到沿海发达地区开扩眼界,为利用旅游资源以脱贫致富,为提倡适度消费以加快资金周转,政府提倡旅游,人们办旅游业与参与旅游的意识增强,旅游不再被视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了。商品经济的观念与文化消费观念,被旅游之风吹到落后地区人们的心中。在其它方面难以冲破的禁锢意识,通过旅游的渠道冲破了。出国旅游热带来的观念更新与文
11、化精神觉醒的潜在功能是难以估量的。大量外国游客的来华,大批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回大陆旅游,带来了海外经济文化中的新鲜营养。这种由旅游形成的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在拓展经济新观念与吸收现代文化意识中产生的弹性功能,对深化改革开放无疑有催化作用。
12、旅游是宏扬民族文化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径。旅游景观中积淀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各种古建筑的结构形式、建造工艺、图案雕饰等,都反映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文物古迹直接展示出历史文化。作为旅游流动资源的民情风俗,有关景物的诗文与神话传说等旅游文学,承载着民族的性格、心理、精神、伦理道德。观赏这些旅游审美对象,自然会接受民族立化的熏陶,培养民族精神、爱国情感。这是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深厚土壤。香港作家华莎在《母女浪游中国》一书中写到:“我要踏着祖先的足迹,细味五千年文化的灿烂辉煌,我要凭身上‘传人’的胎记,拜认金色的矫龙,古老的东方。”这表明反映着历史文化、凝聚着先人精神性格与聪明才智的旅游景观,会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鼓舞与文化艺术的营养。
三、求一篇中国旅游景点的论文
1、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各地的景点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使人产生深深的忧虑:中国旅游,21世纪看什么?
2、一、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对传统旅游景区的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3、各地竞相发展经济,很多地方以追求高经济指标为第一目的,环境保护被相对忽视了,甚至有些地方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发展。
4、首先是景区环境恶化。上海的黄浦江,广州的珠江,苏州的河港,南京的秦淮河都曾是“游船云集,鼓瑟相闻”的著名游览区。但是今天,由于在急速发展经济的同时,顾不了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这些河流已经变成了令人厌恶的“黑河”、“臭河”,全然没有了昔日的风采;在中国的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河谷地带,近年来兴办了十几家采矿冶炼企业,它们排放的废水使奔腾在这一著名瀑布上的水流不再洁白晶莹,而是泛着黄色泡沫的浊流!在被联合国评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九寨沟,由于沟内居民为发展旅游经济无规划、无限度地建立旅馆、商店,给沟内造成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以致考察的联合国官员在《世界遗产提名——IUCN技术估评》材料中对中国发出了警告……
5、其次是人为的破坏。在享有国际声誉的长江三峡西陵峡内,每天都有数百艘民船在临江采石,为的是给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提供廉价的石料;在著名的西双版纳,每年都要烧掉几万亩原始森林,为的是在火劫过的林地上播种耕作!在广东虎门炮台这一中国人民第一次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朽遗址上,当地政府竟然批准某公司放炮炸土搞基建,虎门炮台被部分震坍!比起环境污染来,这些人为的破坏更令人痛心。再次是景点的商业化。景点是一种特殊的“视觉商品”。但是,在很多景点,人们都看到摊棚林立,吆喝四起,游人不仅要受“夹道欢迎”之苦,更要受“视觉摧残”之痛。闻名中外的杭州西湖周围,近年来违章建筑已达597座,总面积5.52万平方米,可1993年经审批的建筑竟达24.7891万平方米,照此发展下去,50年后西湖景区将无游客立足之地!
6、最后是景区的城市化。景区之所以成为景区,就是因为它具有区别于城市而供人们游览、观光和休憩的作用。但是,很多旅游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搞基本建设时片面强调“硬件”的规模和质量,力求城市化,试图以城市化来吸引城里人,而不是以田园化、自然化来吸引城里人。殊不知,城里人如果大老远跑到你这来住宾馆、逛街道,还不如在家里便当!
7、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曾经出现过因过份向大自然索取而导致环境恶化的现象,沉痛的教训使人们转而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建设。昔日那些因严重污染而使游客望而却步的地方重又游人云集,如曾因毒雾导致4000余人丧生的“雾都”伦敦,今天已碧空如洗,泰晤士河又清澈如镜,伦敦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沿岸分布着十几座工业城市的德国莱茵河,也曾是一条著名的污染河,但如今莱茵河两岸风光旖旎,成为德国著名的旅游走廊……但愿中国不要出现“惊人相似的一幕”。
8、二、新景点开发缺乏特色和竞争力
9、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往往直接起到吸引游客的作用,如西班牙的海滨、泰国的佛教,荷兰的风车,瑞士的湖泊等等,无一不具有独特的魅力。但纵观全国的新景点开发建设,人们不难发现,有二种不良的倾向:
10、自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点推出后,全国掀起了微缩景观热。仅微缩世界著名景点的就有北京丰台的“世界公园”,江苏无锡的“世界奇观”,山东烟台的“西洋五千年旅游区”,海南三亚的“热带风情旅游线”,天津武清县的“杨村小世界”,四川重庆的“世界风光旅游城”,广东深圳的“世界之窗”。这些景点动辄投资几千万上亿元,其中“西洋五千年旅游区”投资额高达11.8亿元。对某个地区来说,也许某个微缩景点是其重点旅游项目,能吸引一些游客,但是,对于整个中国旅游业来说,这些雷同的景点,正是急功近利中的短期经济行为的典型表现。
11、(2)发掘、表现古代文化肤浅拙劣
12、中国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对国外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各地又掀起了一个大规模“营造”古代文化景点热。尽管有些景点建得很有特色,但从整体上来说,大多存在着认识肤浅,表现手法平庸,迎合游客低级趣味等问题。如表现古代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缩影的就有开封的“宋城”,武汉的“楚城”长沙的“古汉城”,南昌的“明城”,浙江奉化的“清末民初一条街”,邯郸的“中国梦幻文化城”等。此外,重复建设也非常惊人:各种“民俗文化村”,在全国出现了几十家,“西游记宫”出现了50座,“三国城”在四川、河南、湖北、山西等处平地而起,《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在河北正定县、北京南菜园、四川重庆安家落户,鬼城在四川、湖南等地出现十几家。这种认为主观愿望可以弥补一切的做法,极易对中国文化进行歪曲和损害,给国人尤其是外国人以片面引导,掩盖辉煌悠久、精深博大的中国古代文化。
关于杭州旅游论文和杭州旅游资源介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