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布依族旅游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布依族的风俗特色是什么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布依族在什么地方
布依族,现有人口约254.5万。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其余分布在黔东南、铜仁、遵义、毕节、六盘水及云南的罗平等地。
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过去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文,1956年创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
布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信仰多神。
一般认为布依族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在族源上与壮族有密切的关系。布依族主要从事水稻种植,素有“水稻民族”之称,秦汉时期的布依族地区社会生产力已相当发达。
居住在贵州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房屋多为吊脚楼,古称干栏。楼底圈牲口、堆杂物;楼上住人。在黄果树瀑布一带的布依族人就地取材,利用当地丰富的薄石材,在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改建石板房,除檩条和椽子外,整座房屋全用石板建成。来到布依村寨,就像进入了神奇的石头王国,这种房子整洁优美,冬暖夏凉,防风防雨又能防火。
布依族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其他糯米食品也很丰富。如正月里的枕头粽、端阳节的三角粽、六月六的米团子、七月半的搭连粑等,都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不可缺少的礼物。布依族人还喜欢吃酸菜。味道独特的黔南独山盐酸菜,在清代就是贡品。制作时用糯米酒渣、辣椒末、大蒜、冰糖等作为作料。其色泽金黄,菜体清亮,酸辣甜咸各味具备,如今不仅畅销中国国内,还远销新加坡、日本、美国和马来西亚等地。
布依族地区盛产名茶,都匀毛尖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优等奖。在布依族人制作的茶叶中,味道别具一格的是姑娘茶。此茶在清明节前由姑娘采回茶尖嫩叶,炒热后保持一定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片叠成圆锥体,晒干后经过处理,就制成了姑娘茶。此茶形状优美、品质精良,是茶中精品,只赠亲友或情人。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
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布依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各具特色。一般男子穿对襟短褂、长裤,包头巾,女子穿大襟衣、长裤或百褶裙,戴各种银制首饰。布依族的蜡染工艺历史悠久,蜡染的花纹图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精致典雅,深受人们的喜爱。
布依族地区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除了美丽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外,还有被誉为“贵州高原之花”的花溪、黔南奇异的溶洞……布依族地区众多的风景名胜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旅游者。
布依族地区不仅风光秀丽,而且资源丰富。南、北盘江已成为中国水利电力的重点开发区,黔东南有丰富的金矿。布依族的工艺品出口欧美及日本、东南亚等地。
二、布依族的特点
千百年来,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民歌、故事、神话、寓言、谚语、歇后语和谜语等。
以民歌最具特色,种类有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唱;曲调分“大调”、“小调”两种。“大调”用于婚丧等隆重的场合,音调高昂大方,引人入胜。“小调”则在月夜或“赶表”谈情说爱的时候唱,音调柔和、婉转、活泼动听。
戏曲以地戏和花灯著称,情节生动、优美。常见的舞蹈有织布舞、狮子舞等,动作协调,矫健轻捷。乐器有唢呐、月琴、姊妹箫、锣、铜鼓等。铜鼓是历来受珍视的传统乐器,遇隆重节庆方能敲击,在丧葬和祭祀中须由鬼师敲击。
工艺美术以蜡染素负盛名,色调纯朴,图案美观。
编织品如荔波竹席和平塘斗笠,驰誉四方。
布依族的服饰特色是洁净淡雅和庄重大方。男子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花围腰,也有着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蜡染百褶长裙的。节日里还佩戴各种银质首饰。
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于河谷平坝上。富有地区特点的“干栏”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圈牲畜和存放柴草。
布依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
建国前,布依族地区还盛行“赶表”习俗。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赶场或外出劳动的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女的看中男的?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约到会场不远的地方,对唱山歌,倾吐爱情。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们很难结成终身伴侣,建国前缔结婚姻须门当户对,重彩礼。父母包办的早婚称“背带亲”。
布依族有些地区还盛行“转房”的婚姻制度。流行“不落夫家”。或称“座家”的习俗。
布依族的葬礼在近代实行棺葬,须请巫师开路,有砍牛办斋超度死者的,谓之“打嘎”。
建国前,普遍信仰鬼神,崇拜祖先。也有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的。
节日除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外,还有“四月八”、“六月六”。
“四月八”又称“牛王节”,须蒸糯米祭祖和给牛吃,并让牛休耕一天。
“六月六”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仅次于春节,布依语称“更将”。人们赋予它各种神话传说,有的地区相传为纪念布依族起义领袖的节日。
布依族的名字及特点 20分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共有254.5万多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95%以上居住在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镇宁、关岭和紫云等自治县,毕节、遵义、黔东南3个地区(州)。在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也有少量布依族居住,但都是历史上由贵州迁徙去的。
布依族居住的山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很多。贵阳市南郊17公里的“花溪”,是贵州高原的一颗明珠。那里环境清新,水质清甜,空气洁净,沿途山花烂漫,风景如画,是有名的旅游区。布依族的湖潮寨坐落在花溪上游,旁边有一个金银潭,潭水深遂,清泉涌出一半浅绿,一半金黄,传说那是因为仙人的金钟坠入深潭.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由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布依族地区多河谷和平坝,山清水秀,闻名世界、景色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就在布依族人聚居的地区。在布依族地区出土的文物表明,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种植水稻的农业民族。布依族人心灵手巧,他们制作的蜡染布历史悠久、图案美观,是享誉国内外的工艺品和收藏品。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跳花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口举行布依族的跳花会。每逢节日,小女娃们都穿着艳丽的花边衣服,锁着极好看的盘花纽扣,小伙子们穿着对襟衫,系着留须的腰带,吹着木叶、一个个满面春风。热心的阿妹们为小伙子们牵着马,从五村八寨,从那看不见的半山腰,赶到跳花会地点,那是一个平坦的大草地,旁边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北面是满含花苞的桐树林。那里到处是人喊马嘶,笑语喧哗,少说也有几千人。牛皮大鼓迅雷般地响震空谷,时快时慢,时抑时扬,加上锵锵的饶钹声,令人陶醉!场上,男女青年这时一群,那里一堆,翩翩起舞,唱着古老的歌,歌声美妙,舞步轻盈,坐在河岸边吹“嘞友”、弹月琴,吹木叶,谈情说爱的青年们,一双双河水般明亮深情的眼睛,向对方表示着热烈的爱情,倒影摇摇,又是一番风味。紧靠着桐林边,搭着一个台子。那里在表演精彩的布依戏,内丰富多彩,整个草坪上充满着欢快、愉悦的气氛。他们唱呀跳呀,不知不觉太阳就落到坡背了,晚霞撒在桐林的花苞上,人们依依不舍地骑上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草坪。
跳花会又是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们的搭桥会,他们在草坝上播种了爱情,到了节日的最后一天即二十一日(叫“结合”),宣布一年一度的跳花会结束了。二十二日是“牵羊”日,意思是订婚约,青年人把“羊”牵回家去(把姑娘带回去相亲),看看男方的家境,以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这一天,许多小伙子都去草坝把未来......>>
布依族有什么性格特点吗?土著居民,一般每日两餐,忙时三餐。喜爱狗肉,冷菜,酸菜和酸汤。重礼好客,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每年家家户户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布依族蜡耿久负盛名。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
布依族的服饰有哪些特色和种类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依族服饰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惠水、长顺一带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长裤,系绣花围兜,头裹家织格子布包帕。花溪一带少女衣裤上饰有“栏干”,系围腰,戴头帕,辫子盘压头帕上。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有“栏干”(即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裙子,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婚后则改戴假壳,用青布和笋壳做成。在罗甸、望谟等地的布依族妇女,都穿大襟宽袖的短上衣和长裤。睛隆、花溪等地的妇女穿长到膝部的大襟短上衣和长裤,衣襟、领口、裤脚镶有花边,系绣有花卉图案的围腰,她们头上大多缠有青色花格头巾,有的脚上还穿细尖尖而朝上翘的绣花鞋,也有的穿细耳草鞋。都匀、独山、安龙等县部分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装和汉族妇女基本相同。布依族妇女喜戴银手镯或骨手镯,戒指、银簪、项圈等饰品。
布依族服饰面料多为自织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织布。色织布多为格子、条纹、梅花、辣子花、花椒、鱼刺等图案,多达两百多种。服饰色彩多为青蓝色底上配以多色花纹,有红、黄、蓝、白色等,即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反映了他矗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
布依族服装有什么特点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依族服饰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惠水、长顺一带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长裤,系绣花围兜,头裹家织格子布包帕。花溪一带少女衣裤上饰有“栏干”,系围腰,戴头帕,辫子盘压头帕上。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有“栏干”(即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裙子,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婚后则改戴假壳,用青布和笋壳做成。在罗甸、望谟等地的布依族妇女,都穿大襟宽袖的短上衣和长裤。睛隆、花溪等地的妇女穿长到膝部的大襟短上衣和长裤,衣襟、领口、裤脚镶有花边,系绣有花卉图案的围腰,她们头上大多缠有青色花格头巾,有的脚上还穿细尖尖而朝上翘的绣花鞋,也有的穿细耳草鞋。都匀、独山、安龙等县部分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装和汉族妇女基本相同。布依族妇女喜戴银手镯或骨手镯,戒指、银簪、项圈等饰品。
布依族服饰面料多为自织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织布。色织布多为格子、条纹、梅花、辣子花、花椒、鱼刺等图案,多达两百多种。服饰色彩多为青蓝色底上配以多色花纹,有红、黄、蓝、白色等,即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反映了他们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
布依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2545059人,其中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
布依族地区山青水秀,自然风光多姿多彩。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贵阳花溪、安顺“龙宫”溶洞、盘江铁索桥等十几处旅游景点,每年迎接成千上万的游客。除旅游资源外,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也很丰富。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红水河流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广,现在通用汉文的较多。
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历朝都有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农民起义斗争,在近代史上,又进行过反对外国教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及***反动派的斗争,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
布依族居住的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民居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房。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而且还有可一层层揭开的薄厚基本均匀的平整的大石板,这种薄片石来源于水成页岩。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总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头凿的。一切都朴实淳厚。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只是采光较差。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府所在地城关镇,绝大多数房屋都是石头建造,三四层的石楼就有几十栋。由于石料是浅灰白色,加工后更显晶洁,所以白天看镇宁,银光闪烁;月夜看镇宁,凝霜盖雪。为此,古有“银镇宁”、俗有“银色镇宁”之美誉。该镇的石建筑,历史悠久的已有600多年的风雨历程,所以既堪称为凝固的音乐,又可当作不朽的史诗。
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讲究。首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择依山傍水处作宅基,不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靠山最好是“卧狮拱卫”、“青龙环护”、“贵人座骑”等山势;向山要选“二龙抢宝”、“双龙戏珠”、“万马归槽”、“寿星高照”等形态。好在布依族地区多为石灰岩山地,这种苍山翠岭并不难寻。起房造屋要选吉日,吉日前一个月请木匠破料做房架。竖房架的吉日要供祭鲁班师傅。房架竖好,岳父家送来大梁,大梁上拴有红绸扎的大花朵,并有乐队和舞狮队鸣鞭炮伴送。上梁时又要举行歌舞祭礼和宴饮。最后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炭火)到新居。建新房的整个过程,在布依族村寨里都充满喜庆与互助的气氛。
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跟母亲学习蜡染技术。先把蜜蜡加热熔为蜡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再放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中反复荡涤,晾干,就成独具特色的蜡染工艺品。
做成的蜡染布料,图案丰厚朴实,绘画活泼豪放,并......>>
布依族建筑有什么特点网上资料,供参考
布依族喜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至几百户的。布依族的居房与傣族竹楼相近,但是用木头作主结构,住房有“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最具特的是石板房。干栏式3间3层竹木结构。底层不砌墙,用木料作栏栅,关牲畜,中层用凤尾竹编扎四周,用以住人;上层堆放杂物。屋侧用毛竹搭一阳台,直通楼面,可乘凉、晒物。称之为“吊脚楼”。
布依族习惯近水而居,村寨依山傍水,周围生长着茂密的竹林或风水树。寨前田畴纵横,河溪环绕,岸柳成行,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寨内多聚族同姓而居。住平坝者,大都建有矮墙院落,居山区者因受地形限制,房屋依山而建。楼房叠加,有的修成前半部为楼房,后半部为平房的“吊脚楼”,这就是历史上“干栏式建筑”的沿续。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布依族人,他们的民居也不尽相同。从形制上看,有杆栏式楼房、吊脚楼,也有平房;若论材质,有木结构的,有木石结构、土木结构的,还有用石头砌造的……
石板房一般是3间,如今也有5间的,但必须是单数,民间认为,单数属阳,这对于生活在阳间的人来说,方能世世代代安居乐业、兴旺发达。石板房的布局,中间较大的是堂屋,这是全家人的活动中心,是吃饭、待客、休憩和妇女做蜡染的地方。两侧的房屋是卧室、厨房。堂屋正中设有神龛供奉祖先,左右两侧分隔成灶房、寝室、客房。室内设有火坑,供一家聚暖炊薪。房屋用木材建造,屋顶盖瓦,有的盖茅草或稻草;安顺、镇宁、关岭、普定和六枝一带,由于地产石头,住房从基础到墙头都用石头垒砌,屋顶也盖石板,俗称“石板房”。加上山寨的石砌寨墙和山顶的石筑古堡,形成典型的石头建筑群。如扁担山石头寨,所有房屋沿等高线排列。住房和寨墙、古堡、寨内通道,以及横跨河流的平桥、拱桥、梯田保坎等等,无不用石头修筑。连家庭生活用具,诸如碓、磨、钵、槽、缸等等,全离不了一个“石”字。堪称“石头王国”,显示出布依族人民匠心独具,工艺精湛,善于就地取材的聪明才智。
布依族民居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看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方)式的石板房。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
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5至6米高;以石板盖顶,风雨不透。总之,除檩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用的桌、凳、灶、钵都是石头凿的。一切都朴实无华,固若金汤。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放火,只是采光较差。
常建于平坝、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地,极少有远离江河溪流而居的。故有“高山苗人水仲家”的俗语,还有“布依水乡”之称。村寨周围有茂密的风水林和竹林环绕,有高大的芭蕉树点缀,风景宜人,一般是数十户至上百户为一村,通常几个家族或几个姓氏聚集而居,单家独户散居的很少。
首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择依山傍水处作宅基,不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靠山最好是“卧狮拱卫”、“青龙环护”、“贵人座骑”等山势;向山要选“二龙抢宝”、“双龙戏珠”、“万马归槽”、“寿星高照”等形态。好在布依族地区多为石灰岩山地,这种苍山翠岭并不难寻。起房造屋要选吉日,吉日前一个月请木匠破料做房架。竖房架的吉日要供祭鲁班师傅。房架竖好,岳父家送来大梁,大梁上拴有红绸扎的大花朵,并有乐队和舞狮队鸣鞭炮伴送。上梁时又要举行歌舞祭礼和宴饮。最后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炭火)到新居。建新房的整个过程,在布依族村寨里都充满喜庆与互助的气氛。
贵州的镇宁、安顺的布依族......>>
三、布依族人文特点及旅游价值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饮食、衣着等属于物质文化;语言、文字、文学、歌舞、节日等属于精神文化。
1.布依族独特的图腾——大楠竹图腾柱
竹子生长旺盛,古时被布依族先民奉为图腾。布依族的人生礼仪诸如“搭花轿”、“出生礼”、“老人逝世超度”等仪式流传至今。在布依族祖先崇拜的大型仪式“古夜王”中,取大楠竹作为图腾柱,图腾柱上面盘绕双龙。大楠竹图腾柱,象征布依族先民崇尚万物并生并茂。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
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的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古朴典雅。
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跟母亲学习蜡染技术。
布依族蜡染图案,常见的有蕨菜花,团花、小花。还有铜鼓纹、旋涡纹、水波形、连锁形、鸳鸯、双喜双寿等。图案连续对称,民风浓郁,古朴典雅,以蜡裂的冰纹奇特和画工精致而驰名中外。
布依族八音坐唱(简称布依八音)主要流传在黔西南州布依族聚居地区的说唱艺术。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为八人(多时可达14人)分持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葫芦胡)、月琴、刺鼓(竹鼓)、箫筒、镲、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
在说唱中讲述故事,传递情愫。男生多采用高八度;女生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所以在演唱时,不仅使音色产生强烈的对比,同时还增加了演唱的情趣。
据史料记载,布依族八音前身属于宫廷雅乐,从唐宋时就开始流行。以吹打乐为主,逐步完善后的布依八音以丝竹乐为主进行演奏,既有宫廷音乐的雄伟、庙堂音乐的威严、又有布依族古老音乐的神韵。
2006年,黔西南州布依“八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依族旅游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布依族的风俗特色是什么、布依族旅游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