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探险旅游论文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关于旅游论文2000字,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探险旅游论文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一、急需一篇关于旅游的论文
我认为写一下“甘肃丝绸之路旅游开发制约因素分析”很有价值,下面有一篇文章看看。只希望借鉴,不要抄袭。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研究
内容提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品位高、内涵丰富,是甘肃省旅游产品的代表,通过对该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研究,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更新,有利于带动甘肃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原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种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该理论被引入到旅游研究领域从而形成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1980年由加拿大学者Bulter.R.W.提出的。Bulter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1993年保继刚等在《旅游地理学》教材中最早向国内介绍了Bult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思想。1995年保继刚、彭华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广东丹霞山的拓展开发中,新景区的开发对老景区的复苏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1995年谢彦君发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与调整》一文应用Bulter的理论,试图从需求、效应和环境这三个因素入手,分析对生命周期进行控制和调整的途径。
2002年赵西萍等编著的《旅游市场营销学》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分为投放、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在投放阶段,旅游产品还未被广大消费者所认识,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知名度较低;通过修建旅游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宣传促销,市场逐步打开,游客增幅较快,从而进入到成长阶段;在成熟阶段,游客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对旅游的投入已开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旅游产品的特色逐渐为更多的人所熟悉,其吸引力会逐渐减弱,游客人数达到峰值后开始出现缓慢下降趋势。旅游企业或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改善旅游设施,开发新旅游项目,扩大接待规模;在衰退阶段,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和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由于市场竞争和新的旅游产品的吸引,加上环境和社会问题,游客人数会明显回落,特别是长线的团队游客下降,一些旅游设施闲置或挪作他用,这一阶段可采取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策略或更新策略。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客观规律。任何一项旅游产品的吸引力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其市场需求也会发生变化,都有一个发现与开发、成长与巩固、衰退与复苏(淘汰)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只有了解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趋势,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措施,才可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2.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的内涵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主要指依托历史上著名的丝绸古道甘肃段所涵盖的厚重历史遗存、文化内涵、大漠戈壁、雪山草原等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整合出的各类观光、休闲、科考、健身、体育等旅游产品。历史上丝绸之路甘肃段包括陇右段和河西段两部分。陇右段又分为三条道,即回中道、陇关道(也称大震关道)和秦陇南道,从秦陇南道便可进入走廊道。走廊道即东起乌鞘岭,西至敦煌的“河西走廊”。这些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几乎占甘肃全境总面积的4/5,分布着甘肃省85%以上的旅游资源。由于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乃至世界交通、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享有的高知名度,丝绸之路甘肃段以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成为甘肃旅游的招牌,也是全国旅游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然而,囿于观念、区位条件、资金和人力资本供应不足等多元因素制约,与国际、国内旅游的高速发展相比,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发展缓慢,基本处于投入期和成长期,影响和制约着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为更好地发展甘肃旅游业,有必要利用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做深入探讨和研究。
3.制约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的主要因素
丝绸之路甘肃段是一个东西长1655公里的狭长地理空间,主要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带,景点分散,旅游费用较高,产品销售淡旺季明显,产品综合效益较低。因此,很多旅游产品的开发项目都得不到以寻求投入产出边际效益最大化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从政府到民间尚未普便树立起旅游产业是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备乘数效应的先导产业的理念,更没有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所以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的扶持政策和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全面提高,产业创新和产品创新意识较差,无法完成与国际旅游活动中由大众产品需求向特殊性、趣味性和有益于健康和环保的个性化消费转移的对接和互动。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固然是一个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但并不等于这些独特、优秀的资源已经是旅游成品,其间的转化须具备可进入性强,设施配置齐全等条件。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中涉及的相当一部分景区景点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设施配置条件差,管理、服务和接待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变化的需要。一味地销售这种资源型产品和低开发程度的产品,不仅影响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后劲,也必然导致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未成长起来就被那些具备规划前瞻性、开发高品位、保护性建设、动态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众多产品替代而“未老先衰”。
3.4缺乏按照市场运作模式的产品营销方式
与其他省份相比,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宣传投入和力度远远不够。云南、陕西、宁夏等省份近年来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和产品的广告宣传上都进行了较大投入,利用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收视覆盖率高、传播范围广、信誉指数高等特点,频繁播出旅游目的地产品广告,打开了较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增加了市场份额,也促进其产品进入快速增长期和成熟期。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用于促销宣传的费用严重不足,营销手段和营销组合较为单一,成为产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3.5甘肃的各类旅游企业缺乏竞争力
甘肃各类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小,管理体制较为落后,服务质量不高,竞争意识不强,竞争手段以“价格战”为主。他们缺乏与国际、国内发达地区旅游企业竞争的实力,所以,其产品研发、价格策略、销售渠道、促销方法等均无法使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快速成长为“明星型”和“奶牛型”的成熟期产品。
4.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进入成熟期及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对策
4.1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
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必须依靠政府主导,重视市场研究,正确认识市场、自身条件优势,提高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优先、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为发展旅游业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吸引客源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涌入。由于丝绸之路与整个西北地区资源的高度关联性,故在做好本省工作的基础上,需要树立区域共同发展的观念,应加强与西北各省区的联合协作,确定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区域联动方案,围绕丝绸之路共同举办旅游宣传和促销活动,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良性互动和共赢格局。4.2可持续发展策略
4.2.1在世界遗产组织的指导下制定具有突出丝绸之路主题文化特色的、长远的、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规划中应坚持对丝绸之路文化遗迹开发与保护并举,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突出对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的保护性开发。
4.2.2在开发方式上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拥有众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资源吸引力强、同一资源的跨行政区管理等因素,易造成盲目开发、掠夺性使用资源的短期行为及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因此旅游开发应尊重现实,放眼未来,立足于现有技术条件和消费水平,遵循有序开发、重点开发的原则,加快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开发向精品质量型开发转变,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发展旅游业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和粗放型增长方式,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确保产品质量及资源的永续利用,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和经济效益,建立起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的集约化和质量效益型经济体系。
4.2.3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加旅游吸引物的使用寿命,减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减少各类设施报废后的处置工作,从而延缓对资源、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增加旅游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其生命周期。
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根本途径是使其根据市场上不断涌现出的新需求,做好旅游产品拓展开发工作,动态地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针对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资源的特点、现状,可以从产品的性质、主题、质量、功能和形态等方面进行产品整合。通过深度发掘景区内涵,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内涵,改进旅游设施设备,提高景区的品位与档次,增加新的参与性、探险性和运动、娱乐性等旅游服务项目,开辟新的旅游景观、景点等形式,刺激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满足日益变化的旅游市场新需求,从而使旅游产品的成熟阶段早日到来并使产品生命周期得以延续。
既要寻找新的客源,开发新的市场,又是对老客户进行再开发。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发展旅游产品的新用途,即在原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旅游功能,使老产品焕发新的生命力,如嘉峪关关城文化景区在原观光型产品基础上,新开辟探险、娱乐、体验等为主题的长城第一墩景区旅游项目,
与原景区形成互补,使产品具备新的功能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二是开辟新市场,即为原有的旅游产品寻找新的使用者,使产品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如敦煌原来以日本为第一客源市场主营入境旅游产品,随着国内游的迅速发展,他们调整市场宣传方向和经营策略,开辟了较大的以华南、华东和东北地区为国内新客源市场。
对产品、促销、渠道和定价这四个营销要素的组合加以合理的改进和重组,以刺激销售量的回升,如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改变分销渠道,增加直销,增加广告,确定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产品各异的营销组合策略,或在价格上加以调整等,以刺激销售量,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近两年针对国内客源市场组织的丝绸之路旅游大篷车促销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文化是人类旅行活动中主动探询和感知的永恒主题,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和十大石窟之一炳灵寺石窟等宗教朝觐旅游资源;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有保安、裕固、东乡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有西部黄土高原民居、民风特色文化和大地湾、马家窑等人类早期文化遗址等,体现了甘肃丝绸之路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面貌。应充分发掘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只要打破常规的求同产品开发模式,铸造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一定会焕发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1〕龚羽飞,何效祖.甘肃旅游文化〔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2〕赵西萍等.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保继刚等.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江林,刘晓.2003年中国旅游管理研究综述〔J〕.旅游管理,2004,1.
〔5〕唐留雄.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
二、关于旅游的论文
1、建设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对策研究(希望对你有帮助)
2、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县要按照“自主开发和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打造精品景区”的思路,加快黑竹沟旅游资源开发,着力塑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和“神秘黑竹沟”原始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成国家级4A原始生态旅游景区,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
3、(一)我县旅游资源现状。我县被誉为“竹笋之乡”,境内有林地面积277万亩,天然竹林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40多条大小河流和3900米的相对高差,铸就了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苍山翠绿、靓丽诱人的独特地貌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我县原始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幅员575平方公里的黑竹沟被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资源丰富,集雄、险、奇、秀,原始、珍稀、神秘、清幽于一体,拥有奇峰、异石、岩溶、花海、冰斗、海子、泉水、瀑布、云海、佛光、高山草甸、奇花古木、珍稀动物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景观景点,以其特有的原始古朴和神秘清幽享誉中外;天然温泉更以水质优良闻名遐迩。
4、(二)温泉山庄开发现状。1999年到2002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集餐饮、住宿、娱乐、会议于一体的黑竹沟温泉山庄,对外接待能力较强,收益较好,是我县旅游开发的重头戏。
5、(三)黑竹沟开发现状。黑竹沟资源丰富,声名远播,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被称为“魔沟”、“恐怖死亡谷”、“中国百慕大”。近年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快黑竹沟开发,投资2500万元,完成《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黑竹沟第一期开发初设方案》,拍摄制作了黑竹沟风光片、宣传画册等,修建了黑竹沟景区进出口公路、游人人步道及观景亭,建成了黑竹沟彝族风情酒店,修建了木屋别墅、游客接待中心等,完善了引用水、化污设施等配套设施,沟口景区设施基本完善,初具接待能力,2007年“五一”黄金周实现对外开放,实现了旅游资源向旅游市场的跨越,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6、(一)接待能力不足。我县境内现能接待游客的地方主要是黑竹沟沟口景区和温泉山庄,旅游路线单一,景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景点分散,只有两条旅游路线能接待游客;两个接待点只是初具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硬件设施、娱乐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不能长时间留住游客。
7、(二)建设资金紧缺。黑竹沟景区的开发从1993年开始,由于资金严重不足,招商引资成效不好,实质性进展缓慢。黑竹沟管理委员会成为黑竹沟景区的开发业主,县财政借资启动开发,走边开发边招商、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道路。但景区刚实现对外开放,经营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景区运营,县财政资金有限,黑竹沟景区融资非常困难,开发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旅游开展步伐。
8、(三)交通设施滞后。县城至黑竹沟景区是我县旅游主干线,全程共63公里,目前尚无班车,游客需自驾车或包车前往观光游览,不能满足中低档消费游客的需求。黑竹沟进出口公路全是碎石路面,弯多、山高、坡陡、安全系数小,不能满足游客旅行的需求。
9、(四)旅游环境有待改善。县城至黑竹沟景区公路沿线有些房屋离公路很近,有些房屋屋檐靠近路缘,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旅游公路交通和旅游环境。个别群众敲诈游客而发生争执,以压死一只猫、一条狗、一只鸡等理由,围攻游客,强行要求游客高额赔偿,严重损坏了黑竹沟景区形象,影响了峨边旅游形象。
10、(一)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围绕建设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尽快完成全县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明确旅游发展目标,搞好《黑竹沟开发详规》和大渡河峡谷、夏家沟水库、毛坪小河子、平等石林、大堡古镇、杨河团岩等景点旅游规划,合理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我县旅游业迅速发展,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11、(二)全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坚持文旅互动,深入挖掘景区景点,形成黑竹沟生态旅游核心吸引力,积极融入乐山“一区两线”精品旅游建设项目,重点开发原始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温泉洗浴、民族风情等旅游,努力将峨边建设成为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加大景区开发力度,完善黑竹沟一期开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沟口—荣宏得景区”、“荣宏得—特克马鞍山景区”旅游线路建设,加快温泉山庄二期工程建设。通过3-5年的努力,将黑竹沟建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考、探险等于一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4A原始生态旅游景区。积极稳妥的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通讯条件,改善旅游环境,开通县城至景区的旅游班车,解决旅游交通问题,提高旅游效率和接待能力。
12、(三)积极做好对外宣传促销。认真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大黑竹沟宣传,不断更新旅游宣传册和宣传品;广泛学习和借鉴各地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大寻求合作,争取引进有实力的商家,在黑竹沟修建特色宾馆、彝族部落、索道、滑雪场等,不断完善黑竹沟景区旅游设施。加强与成都、重庆、乐山、峨眉山景区和旅行社的战略合作,联合打造黑竹沟精品旅游线路。
13、(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按照“自主开发与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精品景区”的思路,组建黑竹沟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黑竹沟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变被动为主动,实行边开发边招商的原则,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其向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三、户外旅游论文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最初级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旅游者在探索未知世界和追求充分的人生体验的动机驱使下,旅游形式从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到丰富个人认知的教育旅游,从探险旅游发展到惊险旅游;旅游目的从“到此一游”、“看见了”变成“获得某种感受”、“有过什么体验”。因此旅游项目设计目标由“发掘优势资源、完善服务功能”变为“追求旅游项目能给旅游者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这种转变使旅游过程的体验属性成为旅游项目开发设计的核心问题。��一、体验旅游研究综述��《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曾在1970年发表的《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预测了体验经济的到来。托夫勒认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后的经济形态,商家将靠提供体验服务获胜。PineⅡ和Gilmore(1998)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并提出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他们把体验分为4大类:消遣、教育、逃避和审美;而让人感觉最丰富的体验必须同时涵盖四个方面,即处于四个方面的交叉的“甜蜜地带(SweetSpot)的体验”[1]。��体验经济的理论也渗透到旅游业,衍生出对“体验式旅游”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在体验旅游的内涵、旅游项目的体验式设计、旅游的体验式营销与管理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关于什么是体验旅游,普遍认为“体验旅游”是以旅游企业为舞台和道具,以游客参与互动为主要特征,以使游客获得各种感官刺激和精神震撼为目标,是人性化与个性化的旅游消费活动[2]。Prentice和Witt综合多方面的研究指出:旅游体验的等级分为摆脱紧张、享受自然、学习、价值共享和创造;并且认为因旅游者有多种类型,他们寻求体验的类型也不同;但体验的标准是使旅游者最终达到“畅”的感受。对于体验旅游的重要性,邹统钎(2003)认为:目前忽视游客体验是造成中国旅游景区经营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景区之所以不能吸引游客,是因为景区的产品不能够让游客产生“舒畅”的旅游体验。所以怎样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有充分的个人美好体验成为旅游项目开发的核心问题。��关于如何塑造旅游项目的体验属性,PineⅡ和Gilmore提出塑造体验的5种方法:体验主题化、以正面线索强化主题印象、淘汰消极印象、提供纪念品与重视对游客的感官刺激[1]。邹统钎(2003)认为要塑造快乐的游客体验,应坚持差异性、参与性、真实性、挑战性四个原则。差异性,通过差异分析塑造项目的独特性不断为游客带来新鲜感受,满足个性化要求。参与性,通过游客的身体参与和精神参与使游客对景区的体验更加深刻、生动,更加具体形象。真实性,为游客提供真实体验环境,促进游客体验到真实的历史场景或民族文化氛围。挑战性,通过参与适度挑战性项目使游客真正忘却自我,从日常繁杂事物中解脱出来[2]。魏小安、魏诗华(2004)提出旅游项目体验设计需要在视觉设计、活动设计、声音设计、味觉设计、触觉设计等方面追求旅游产品差异、产生特色,通过调动旅游者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感官达到全方位的参与体验,充分理解旅游地的内涵和特征。��这些设计思路和原则都只强调了通过对旅游者感官刺激来调动旅游者对旅游地情景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般旅游项目的体验属性开发,但却不能满足户外教育旅游项目体验属性的要求。这是因为户外教育旅游有其独特的目标和追求。��二、户外教育旅游的内涵、特点及对体验属性的要求��户外教育旅游是指参与者走出教室和试验室,通过亲身体验大自然;参与社会服务;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参观与实验;设计和生产工艺作品以及进行生产等真实活动,并经由实践、体验、省思与分享,以觉察活动意义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旅游学习过程。��户外教育旅游的任务是利用环境资源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各学科规律,认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协助科学、艺术、社会方面的研究;其目标是通过户外活动改善个人生活学习态度、身体适应能力、促进生活技能与社交技能的发展、增进对自然环境的认知。所以户外教育旅游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旅游过程,更是书本和教室无法替代的教育过程。同时,户外教育旅游也不是常规学习过程而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过程。这种学习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体验思考各种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知识、技能和态度以体现学习者内心价值和焕发其生命活力的过程。它融合“做与学”,即通过个人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并且通过对群体间差异化过程的观察反省,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态度、信念,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到教育的目标或愿景。��因此户外教育旅游对“体验属性”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旅游者不仅要学习,更要在体验过程中学习;不仅要体验到一般旅游活动所具有的休闲娱乐性,更要在旅游活动中扩展体质能力、丰富人文地理知识、增强团队精神,对参与者的综合素质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户外教育旅游的项目设计缺乏体验属性,依然脱离不了“主动教”与“被动学”的初级教育学习模式。无论是参观科技博物馆的科普教育游、还是以提高语言能力为目的的双语夏令营等项目,其活动方式依然是接待方负责知识的“传”、“授”、“解”;旅游者始终处在被动的位置,负责知识的“接”、“受”、“听”。与课堂教学相比,这种方式只是教学地点和形式变化,缺乏对环境和活动内容的全方位体验和感受。��三、户外教育旅游项目的体验性设计原则��既然要增加户外教育旅游项目的体验属性,那么什么是体验设计呢?谢佐夫在《体验设计》中的定义是:体验设计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环境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因此旅游项目的体验设计可以概括为以旅游者的参与为前提,以项目过程体验为核心,把旅游景点作为舞台,旅游环境作为布景,旅游服务作为支持,旅游项目参与就是旅游者的表演过程。体验旅游要使旅游者能通过旅游项目满足个人心理需要、获得独特感受、展示个性特征,总体目标是使旅游者在活动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且这种体验将给旅游者留下惟一、独特、不可复制和值得回忆的感受。��旅游项目的体验设计需要设计者分析旅游者的心理需要,以旅游者的视觉去观察、以旅游者的偏好去寻求、以旅游者的感受去衡量,全过程地为旅游者创造出全身心的体验。然而无论怎样调动和刺激旅游者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感官的设计方式,都只能给于旅游者感官的快乐体验,而没有户外教育旅游项目要求的在体验思考各种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知识、技能和态度,体现学习者内心价值和焕发其生命活力的过程。所以项目中不仅要达到感官的刺激和兴奋,还要在活动结果里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和差异,通过思考和交流了解规律,通过应用调节行为观念。由此,户外教育旅游项目设计不仅有对感官的刺激和情境的体验,还有观察反思、抽象概括、行动应用等环节才能充分实现其体验属性。��四、户外教育旅游项目体验性设计的四个环节分析��为突出户外教育旅游项目的体验属性,必须对项目的体验情景、观察反思、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四个环节的重点进行深入分析。��体验情景。即参与者在活动中通过感官感知环境,通过活动参与获得结果。所以这个环节一定要能通过对感官刺激调整情绪,通过活动参与调动身体,通过环境的设置产生“触景生情”,通过活动参与达到“情景交融”。使参与者有身体运动、脑力活动、情绪兴奋,达到消遣、教育、逃避和审美的最甜蜜体验。比如在攀岩活动设置,“景”的设置要能引起惧怕感和战胜欲的“情”;活动过程有体力消耗、智力运用和情绪兴奋;“情景交融”的结果是体力极限的挑战、意志能力的磨砺、对大自然的征服、和对按部就班生活方式的改善。��观察反思设计。这是教育旅游中“教育”特征的体现,也是教育旅游与一般旅游活动的根本区别所在,是一般旅游活动中没有的环节。在任何活动完成之后都要引导参与者去感知活动差异(个人、团队),从差异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并由法律论文 www.lawlunwen.com整理提供进行反思评价以获得新认识以达成教育的目的。但这不是评价结果的过程,而是引导学员客观认识自己和他人以及环境的一种自身体验过程。��抽象概括。这个环节要求将观察反思的问题进行理论提炼,使参与者获得有关知识的理论认识,这在科技试验的项目中特别重要。这个环节需要对活动结果进行启发性的引导,让参与者得出结论而不是指导教师的直接告知,避免知识的直接“传”、“授”、“解”,改变知识的被动学习方式。��行动应用。此环节要求将个人的认知体会再次应用以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求各个子项目具有连续性,上一个子项目反思总结的问题在下一个项目中有所体现和要求,使参与者能及时的将反思结果进行实践,并感到能力或知识的提升以增加信心和成就感。比如,上一个项目主要让参与者体验团队协作,在下一个项目中一定有团队协作的因素。所以教育旅游项目的设计必定是一个系统工作,每个子项目之间怎样联系,每一个子项目的环节怎样协调都必须仔细思考。��五、结论��户外教育旅游项目既不是简单的旅游活动,也不是一般的教育环节,它与一般教育形式的不同是让参与者在活动的过程体验中得到教育提升。一般体验旅游项目仅注重调动旅游者感官的设计方式还不能满足其体验属性要求,只有对体验情景、观察反思、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四个环节仔细分析、综合应用,才能使户外教育旅游项目既有旅游活动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又有教育过程的知识性和学习性,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实现教育旅游的目的。
关于探险旅游论文,关于旅游论文2000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