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旅游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知源网 7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以及旅游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旅游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第1张图片-知源网

一、中国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实践表明,发展旅游业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是统筹经济社会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因为旅游直接就是为人服务的,大家也知道,从中国的旅游业,过去不知旅游为何物,到现在认为旅游是高端消费,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这个也说明了旅游业的发展是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的一种需求

2、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3、第一点,是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国际影响不断的扩大、市场拓展更加深入,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

4、第二个表现是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持续全面增长,国内旅游是旅游量最大、潜力最深、基础性最强的,国内旅游良好的成长性能和强劲的带动功能继续蓬勃发展,居民出游人数持续增长,国内旅游首先是把入境旅游放在首位,应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越来越显得重要。

5、第三个表现是出境旅游,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出国旅游目的地不断的增多,我国国民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速度,出游范围更加宽广、出游方式更加灵活、出游规模日益扩大。

6、从国内旅游来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国拥有13亿人口,这里把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

7、第一个,从政治上看,当前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国内立足改革与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际立足和平发展,整体塑造文明大国形象,而作为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是符合构建以人为本、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地位也不断的得到提升,从1985年,中央首次明确旅游产业的地位,到1992进一步明确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再到1998年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直到十一五期间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大培育,从这个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8、第二个,从经济环境分析,经济环境表现为强力支撑和转型跃升,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合作进一步加强,这就为中国发展旅游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环境越来越宽松,对于入境旅游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正在实现向全面小康经济发展转变,按照预测,未来10年将保持7%的稳健增长的态势,国民人均GDP也将大幅度提升,国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总体上得到满足以后,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旅游人口、出游率、旅游花费及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拐点。而且刚才讲了,旅游从目前来说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必要内容之一,这些经济环境将呈现富裕居民出境游、城镇居民休闲游、农村居民观光游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样我们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环境是强力支撑着转型升级。

9、第三个,从社会环境来讲,因为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中国大力创造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居环境、民生经济、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中国作为全球最安全的旅游地国家的形象,以及出境入境旅游的双向互动效应,能为发展旅游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提高国民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和提供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汇集全民的基础上,旅游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之一,理应也肯定应当成为人类共享、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休闲旅游消费也正在逐步进入国民生活领域,休闲权、旅游权,如同劳动权和受教育权一样,是人类全面发展应该享受的权利。这是从中国的旅游发展来看,从传统的观光游正在向休闲、度假发展,所以这样中国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共享成果。

10、第四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表现为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融大国,大家知道中国文化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崛起,中国年系列文化生活,以及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加上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形象。也就是说中国的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越来越注重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因为文化因旅游而传承,旅游因文化而繁荣,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所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是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同繁荣。

11、第五个,科教环境,科教兴国创新发展,随着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信息科技化、装备科技化、交通科技化,在旅游业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运用,这些科教兴国方略实施,科技的增强是促使了旅游业开发的手段、经营方式、发展空间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直接面向世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国民教育的普及化、国民教育旅游的教育功能,更加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旅游环境和旅游意识,也可以极大的增强游客的旅游品质和旅游创新,因为科教的兴起,旅游业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素质,包括产权酒店和分时度假,这里涉及到国民的素质问题以及受教育程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这几个因素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中国旅游业从事业型,过去中国旅游业是事业型或者外事接待型,到产业型的转变,也实现了从资源经济到要素经济,再到产业经济两次质的飞跃,未来的10年将是中国旅游业战略转型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旅游业将进入强国旅游时代、全民旅游时代、休闲旅游时代、品质旅游时代,而中国经过研究判断,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中国的旅游业因为有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基础,又由于旅游是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的需求。所以风雨过后,中国旅游业必将迎来发展的拐点,实现新一轮质的飞跃,

二、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县位于中国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西陵峡两岸,面积2427平方千米,全县人口43.9万人,为三峡地区坝上库首第一县。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乡、端午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汉明妃王昭君故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当地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重要产业之一,以三峡工程、高峡平湖和自然风光为依托,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名城,围绕“宜旅”建设,确立了建设旅游大县的奋斗目标。为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全面掌握全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县工商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县旅游市场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

县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1998年县城整体搬迁后又紧紧抓住移民搬迁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大改善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突破性发展旅游经济,旅游发展在三峡库区后来居上。近年来,我县旅游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促进全县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推动小城镇建设、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县域经济中极富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一)旅游事业发展备受重视。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纳入十一五、十二五经济发展纲要,明确力争通过未来5年的努力,旅游综合收入达到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25%。早在县城搬迁规划时,政府按照建设现代城、旅游城、港口城、生态城的要求开展县城建设,着手谋划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县城搬迁以来,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积极向上争取,采取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旅游事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主体景区,促进了旅游事业的新发展。

(二)旅游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据相关资料显示,1978年至1984年的7年间,我县旅游接待总人数只有10万人,1985年至1997年11年间年接待人数为10万人,旅游总收入177万元,创利税12.3万元,创汇4万美元。县城搬迁以来,我县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6年,我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35万人次,同比增长11.7%,旅游总收入50066万元,同比增长8.9%;200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4.5万人次,同比增长14.35%,旅游综合收入58400万元,同比增长16.%,相当于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0%。在全县上下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年底成功创建首批旅游强县。2008年,全县接待游客1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55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接近18%,在各县市区仍然位居首位;2010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6%、36.37%;2011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15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6%、5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5亿元,同比增长19.3%;累计完成外贸出口1502.5万美元,同比增长42%。

(三)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全县景区由县城搬迁前的一座屈原祠迅速发展为九畹溪漂流大赛、三峡竹海观光、屈原故里爱国精神熏陶、乐平里人文旅游、链子崖户外挑战、五龙温泉养生等一线串珠式的6大景区,同时还拥有4家旅行社,7家酒店(其中4家三),1家大型旅游车队以及多家旅游商品开发企业。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达万人以上。围绕将建成屈原故里国际文化旅游区和高峡平湖国际旅游胜地的思路,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通过合作有效整合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高峡平湖、九畹溪等山水人文资源,积极争取将三峡坝顶和副坝作为旅游专线通道开通,组合推出“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高峡平湖——九畹溪”旅游线路,实现“一票通”,形成新的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四)旅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向上争取资金几亿元,用于我县九畹溪、乌龙温泉、屈原故里等重点景区项目的开发建设,同时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开展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机构支持的多元化旅游投资格局。2011年实施了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配套、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提档升级等6个旅游项目,完成投资4190万元;县政府投资近600万元,对九里至景区大门公路进行了改造,景区5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投资120万元进行了边坡绿化、美化及安防设施工程建设。九畹溪景区河道整治项目结束,对外交通公路路面改造完成,生态停车场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累计投资650万元;投资800万元的五龙温泉风景区二期工程已接近尾声;链子崖景区投资450万元建设的游客服务中心也于端午节前投入使用;鄂西圈投公司、三峡旅游公司、市交运集团已初步达成协议,在注册成立高峡平湖游船公司,共同开发高峡平湖游船观光产品。

(五)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成效。经过县城搬迁13年以来的努力发展,从2006年开始,旅游发展已明显进入十分重要的时期,其突出表现为:旅游产品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单一的以九畹溪漂流为主的夏季产品正在向四季产品转变,单一的观光产品正在向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产品转变,单一的自然风光产品正在向以自然风光为载体、文化为内核的文化型产品转变;客源市场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以为主的周边市场正在向中长线市场突破;旅游产业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以“游”见长的产业链条正在向旅游六大要素延伸;旅游地位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正在由三峡旅游过境地逐渐发展为三峡旅游集散性目的地。为应对暑期旅游高峰,县委政府已连续七年下达周末“禁会令”,把宾馆饭店的每一张床位都留给游客,限度地体现对游客的人文关怀。

(六)旅游带动作用显著增强。4家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127人,7家宾馆直接从业人员357人,1个旅游车队直接从业人员40人。九畹溪景区旅游公司安置周边农民就业达300人之多,旅游旺季,近千人在景区保安、水手等岗位;在景区从事交通运输的车辆有100多台,农家乐、旅馆100多家,服务从业人员1500多人;在景区摆摊卖土特产、提供照相服务的农民也在千人之上;离景区稍远的农民,则从事土特产品种植与加工。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县城准备申报宾馆和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饭店、旅社直接从业人员900人。目前,全县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达1.85万人,劳动就业初步开始由一二产业向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梯度转移。同时,旅游业发展还带动了交通、商贸、餐饮、文化、体育、通讯、信息、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农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三、乡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去年以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莉、副市长王大伟分别牵头,组织宣传部、文广新局、旅游局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恐龙大世界、竹山生态谷、东方田园综合体、永辉生态农场、龙门口生态旅游度假区、迈赫机器人大世界、驿丰葡萄庄园等项目,与部分镇街(园区)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座谈,组织人员到青州、黄岛、即墨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重点对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有核心吸引物但吸引力不足。恐龙化石资源是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但是目前利用恐龙资源打造的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暴龙馆等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明显不足,难以产生良好的口碑宣传效果。一是业态单一,纯观光游览,产业链短,有看点无玩点,游客停留时间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有走了还想再来的留恋感。二是仍处于传统的门票经济时代,门票价格偏高,很多游客望而却步,对本地市民和团队游客也缺乏相应的优惠政策,群众满意度不高。三是项目缺乏高端创意策划,3处恐龙景点存在着一定的雷同性,缺乏参与、体验、度假等功能,文化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浙江桐庐在产品打造上,除了传统的业态山水旅游产品,还重点培育发展养生保健、医疗旅游、乡村休闲等新型旅游产品,创建了浙江省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引进开发一批新项目,培育乡村“慢”业态,利用废弃资源成功开发了牛栏咖啡、猪栏茶吧等乡村休闲新业态,深受游客喜爱,因此才叫响了全国闻名的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

(二)投资方有发展意愿但能力水平欠缺。目前诸城的文旅项目大多数是由企业工商资本转型投资建设的,他们虽然意识到文旅产业前景广阔,有较强的投资开发意愿,但普遍存在着想干不会干、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有的不愿意投资作项目专项规划,仅凭个人意愿,想到什么做什么,随意性强;有的即使请了专家或策划团队,也不真正听取意见建议。由于缺乏精深研究论证,整体规划策划不到位,降低了文旅项目开发档次,形成了项目数量多精品少、雷同性大独创性小的局面。

(三)政府有主导措施但扶持力度不够。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组织开展了文化旅游业专题调研,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休闲农庄的意见》,但与浙江、青岛、以及青州市相比,我市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明显不够。浙江桐庐先后出台《桐庐县振兴旅游休闲产业五年行动计划》、《关于推进桐庐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民宿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激励旅游业发展。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14年出台了《鼓励住宿餐饮业发展的意见》,201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对新业态旅游、夜间旅游、反季节旅游、民宿产业、旅游景区、餐饮住宿业、旅行社、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众多方面给予3—1000万元不等的奖励,仅每年的旅游营销专项基金便高达2000万元。同为县级市的青州市2012就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其中对20多项旅游事项给予扶持或奖励,2016年仅给旅行社的奖励资金就达三四百万元。我市目前还没有出台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意见,缺少财政资金的撬动,加上文化旅游业效益回报期长,民间投资旅游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许多高价值旅游资源仍处于原始状态,好项目上不去,难以形成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的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另一方面是对镇街(园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旅游业占的比重较低,2000分中仅占10分,导致部分镇街园区对旅游业重视程度不够,发展旅游积极性不高。

(四)旅游景点有公共服务设施但配套不完善。是景区公共服务不平衡。现有的景区多数都有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牌、购物场所等,但部分停车场车位不足,一到节假日车辆就拥堵不堪;有的景区停车场无旅游厕所,几乎所有厕所都没有配备第三卫生间。超然台、博物馆、名人馆、常山文博苑等文化设施和景点客流量大,但讲解服务等措施跟不上,游客往往只能走马观花,展示宣传诸城文化的窗口作用发挥不够。二是旅游综合服务不够细。我市至今没有在市级层面设立游客服务中心,无法为外地游客提供“一条龙”服务。旅游公交线路不足、部分景区景点不通公交车。旅游引导标识牌2011年设置了46个,目前看数量明显不足,一些新的景区都没有列入,不利于为日益增多的自驾游游客服务。三是智慧景区建设有差距。旅游发展先进地区都实现了电子票务、手机讲解、智能导航等,而我市只有个别景区有了导航和扫码讲解,多数景区的视频监控、车辆管理系统、景区无线wifi、大屏发布系统建设亟待完善。

(五)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力有待提升。调研中发现青州市特别注重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依托青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抓好古城文化、佛寿文化、东夷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状元文化与旅游的结合,重点展示青州古九州、东夷、古城、古村、佛寿、民俗表演等文化内容,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开发,让游客在旅游中体验青州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青州旅游品质。但我市在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文化资源开发转化利用率低,各级各类文化设施、丰富的文化研究成果不能深度融入旅游开发,文化旅游发展活力不足。如以超然文化为核心的苏轼文化在诸城及周边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并未转化为支撑旅游发展的有效动力。二是旅游项目文化内涵不丰富。有的文旅项目规划建设生搬硬套、不伦不类,设施、景观工艺不精、品位不高。出现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开发方与文化、旅游部门沟通合作不密切,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改善。

(六)文化旅游业高层次人才缺乏,从业者专业水平差。去年我市举办了2期文化旅游产业专题培训班,共培训旅游管理从业人员80多人,对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全市面上来看,文化旅游产业缺乏高层次从业人才,规划水平限制了开发水平。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文化旅游企业,发展观念落后,绝大多数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都缺乏专业培训,讲解员或导游多是赶着鸭子上架,只会背稿子、不会讲故事。

(七)文化旅游品牌优势不突出。调研中发现,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规划,明确旅游项目定位,凝练文化旅游品牌。如浙江桐庐,在规划中立足全域,按照“县城—中心镇—特色镇—特色村”,形成梯次衔接的网络化空间结构体系,按照再造现代富春山居图的思路,以景区理念规划整个县域,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域总体规划、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11个乡镇总体规划、183个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形成了“覆盖全县、统筹兼顾、层次分明、彰显特色”的规划格局。据统计,近年来我市文化旅游宣传中使用过的品牌多达十几个,如恐龙之乡、名人之都、中国龙城、舜帝故里、名人故乡、孝善之源、超然圣地、红色摇篮,以及恐龙文化、大舜文化、名人文化、超然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佛像文化甚至东方佛国等,在显示了我市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同时,也因为品牌概念太多而显得杂散乱,缺少叫得响、打得硬的拳头品牌。

(八)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有待加大。黄岛区创意的将旅游形象宣传与旅游产品营销相结合,以度假游产品和线路营销为核心,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和营销活动带活产品销售;借势“互联网+”,充分利用智慧旅游平台、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和社会化媒体,探索精准营销路径,增强活动营销意识。青州市探索大力发展节会旅游。花卉是青州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创新花博会办会思路和理念,做好花博会与旅游相结合的文章。充分整合黄楼花卉项目、弥河文化旅游度假区、中国花博园等资源,全面丰富“东方花都”内涵。我市虽然通过多渠道宣传诸城旅游但效果不是非常理想,虽然举办相关的节会旅游,像大舜文化节,举办了多次却总与旅游的融入度不高,总体上不是很成功。主要因为对全市旅游资源的认识片面。文化旅游宣传渠道、营销方式上投入力度、创新力度不够,外界对诸城的文化旅游资源了解不多,大部分人只知道诸城有恐龙,对其他旅游项目,特别是一些新项目基本没印象。调研发现,由于票价较高、服务不周等原因,还存在对诸城文化旅游的负面宣传,这一问题也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文化旅游宣传渠道、营销方式等还需要不断开拓创新。

(一)全力助推龙头项目开工建设。作为诸城旅游核心吸引物的恐龙项目要精心打造,今年1月份已经与雪松文旅签订了《诸城恐龙大世界旅游项目投资协议书》,根据规划,项目占地总面积2450亩,拟分两期进行开发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占地1450亩,估算投资29.8亿元,主要建设恐龙化石主场馆、迎宾秀、VR体验馆、鸭嘴龙脱口秀等,打造功能复合、配套齐全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度假综合体。为加快这一龙头项目建设,成立了恐龙大世界旅游项目推进工作小组,

项目涉及相关部门参与,全力配合雪松文旅集团办理土地挂牌摘牌、立项办证等手续,推进恐龙项目建设进度,争取今年6月份开工建设,发挥龙头项目带动作用。

(二)强化项目意识加快建设进度。牢固树立“项目项目还是项目”的思想,以南部“四镇两街一园区”作为旅游业发展重点,建设恐龙花海、匠心谷、竹山生态谷、篱园风情小镇、东方田园等大批旅游支撑项目。除了“百日攻坚”涉及到的重点项目外,文化、旅游部门都要建立项目包靠责任制和镇街园区联系机制,定期到项目现场指导,帮助镇街和项目投资人主体增强发展旅游业的意识,协调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竹山文旅小镇、赛石园林文旅小镇、欢乐海洋文旅小镇、野生动物园二期、东方田园、恐龙花海、尽美红色文旅小镇等精品旅游项目都要持续快速推进。

(三)坚持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发挥政策的扶持作用。一方面全面落实《诸城市关于鼓励发展休闲农庄的意见》,适时组织星级评定,通过奖补激发镇街(园区)和投资主体发展休闲农庄的积极性,对评出的星级休闲农庄落实奖补政策,刺激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从更多方面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旅游业。

(四)研究整合文旅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聘请高端机构对全市旅游布局进行战略研究,精心编制《诸城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旅游发展格局。一是选择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突出重点,深入研究,提炼主题,明确目标,集中推介。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个“博眼球”的做法就是争名人、争资源,因为争议本身就是一种宣传方式。对有争议的历史文化资源坚持“利我则用”,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着力打造“中国龙城·舜帝故里”文化旅游品牌,实现恐龙资源的景观吸引力和大舜文化的历史影响力的深度融合。二是挖掘名人文化,增强名人故乡游的吸引力。整合枳沟镇王尽美,龙都街道臧克家、徐会沣,开发区舜帝、张择端,相州镇王统照、王愿坚、王希坚,昌城镇刘墉、陶钝、李仁堂、崔巍等,使名人故乡游成为支撑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亮点与特色。三是打造非遗聚集区。龙都街道岔道口社区张择端文化街非遗聚集区已提交上级部门备案,由远方广告公司规划打造的皇华镇非遗聚集区正在规划论证中。通过展示风俗传说、体验民间技艺、感受民俗文化等方式,丰富文化旅游项目,提升诸城民俗游的品质和内涵。

(五)全力提升旅游发展境界和水平。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每年通过举办文化旅游产业专题培训班,邀请知名专家来我市做专题辅导报告,组织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等,提升文化旅游业管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开拓旅游发展的眼界。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鼓励企业高薪引进高级专业人才或职业经理人,指导潍坊工商学院招收培养旅游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加充实旅游管理经营人才数量。

(六)完善公共服务强化发展支撑。一是完善配套服务。建议成立游客服务中心,为隶属旅游局的副科级事业单位,为外来游客提供“一条龙”服务。年内推出精品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面向旅行社和团队游客实施三折优惠政策,为游客的出行提供更加的便利条件。二提升旅游品质。聘请专业公司为我市设计城市旅游宣传口号、旅游标识、吉祥物。在全市范围内增设旅游引导标牌,支持景区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大力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帮助所有A级景区实现免费wifi、扫码讲解、网上购票等功能。三是强化导游队伍建设。建议统一为景区配备专业导游员,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聘请专人设计讲解词,丰富讲解内容,让讲解更具特色和吸引力,为诸城旅游城市形象加分。

(七)开发特色商品,丰富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一是依托茂腔精品剧目、古琴、黑陶、剪纸、竹板快书等文化资源,打造带有“诸城符号”的文化产品,引导和推动文化产业链条向旅游产业领域延伸。二是制定诸城文化旅游商品发展规划,实现物产资源与非遗资源的高度融合。三是加快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旅游食品、旅游演艺“五大类”的创意研发,并形成品牌化、系列化、规模化。四是结合文化产业发展,招引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企业,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商品生产基地,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双向互动与共赢。

(八)创新宣传营销策略,扩大诸城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一是借力文化节庆进行宣传营销。改变文化展示的单一模式,把静态的文化资源、分散的文化元素、高深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既有鲜明特色又有较强参与性与趣味性的文化体验活动。重新包装大舜文化节,纳入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系统研究,创意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群众参与度,做成我市的重要文化旅游品牌。以弘扬苏轼超然文化为重点,争取成为东坡文化节的第五个联办单位,同时积极参与拍摄电视连续剧《眉山苏轼》,打造世界的苏轼。二是开展旅游宣传营销系列活动。全面参与省旅发委对十大旅游目的地品牌宣传,对“鸢都龙城”品牌进行全面推介。继续在上海东方明珠举办诸城旅游摄影展,提高“中国龙城”知名度。全面对接青岛,研究制定了《诸城旅游青岛推介活动实施方案》,分为集中推介会、线下推介、线上推介、踩线考察、主题旅游活动等五个部分进行整体推介。三是开拓新媒体宣传新道路。利用微信、微博、微电影、直播、抖音等新媒体自身的交互性、分众性与复合性的特征,与当下潮流相结合,利用转发、点赞等主动宣传渠道开展宣传营销。

一是增设机构人员。按照上级要求和我市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县市区应设诸城市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信息中心、旅游监察大队等机构,核定一定数量编制,隶属旅游局,也可以对旅游局机关实施扩编,全局人员至少增加到40人,才能适应各项旅游工作发展需要。创新各类专业人才引进机制,聚集精英,汇集才智,推进我是旅游业提档升级。

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发挥考核这一“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对镇街、园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在科学发展年度考核中的分数权重,尤其对南部山区镇街、园区设立差异化指标,从责任分解、调度检查、观摩点评和督查考核等多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各镇街、园区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议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将旅游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树立大旅游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公布全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旅游业发展调度会,高效率、高水平解决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整合旅游、农业、规划、建设、国土、园林、林业、卫生等相关部门力量,成立文化旅游专题联席会议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专题会议,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引导、支持和规范旅游发展。

四是出台鼓励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参照先进地区标准,制定出台扶持文化旅游业发展办法,设立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扶助基金,在财政资金、土地税收、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旅游餐饮业、旅游住宿业、旅游购物、旅行社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激励力度,为诸城文化旅游业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旅游业 发展 旅游 文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