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太华,字叔伦,一字存之,号廉泉,明代诗人,浙江余杭人。他的祖先毛揆,一名文登,字子正,号春溪,原籍徽州婺源,后迁居余杭。而毛揆的祖先则是唐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毛晃和毛居正。
毛晃
毛晃,字介之,号止斎,祖籍婺源,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出生。他早年求学于国子监,师从陆质。贞元十九年(803年),毛晃登进士第,初任馀杭县尉,后历任盐铁判官、苏州府判官、御史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毛晃因谏阻文宗播迁西蜀,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因病辞官,隐居于余杭的五云山。
毛晃是唐代著名的理学家,主张“理在事物之中”。他认为,事物的本性就是理,理与事互为表里,不可分割。毛晃还反对佛教和道教,认为它们都是异端邪说,应该予以排斥。
毛居正
毛居正,字顺之,号东山,是毛晃的嫡长孙。他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出生,早年师从曾巩,深受其影响。嘉祐二年(1057年),毛居正登进士第,授大理评事。后历任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枢密院直学士等职。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毛居正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提举常州洞霄宫。次年,又被贬为静江府知府。
毛居正也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主张“道不外乎事”。他认为,理存在于事物的表象之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认识理。毛居正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理。
毛太华
毛太华的祖先毛晃和毛居正都是理学大师,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太华也是一位理学家,但他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理在事物之中,同时也超越事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