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鲜卑族是哪个民族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鲜卑族是哪个民族以及鲜卑族 哪个省份有鲜卑人血统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拥有胡人鲜卑族血统的李世民,称帝前说汉语吗
1、像李世民是拥有胡人鲜卑族血统的后代,基因里只有一小部分的汉人血统,加上生活的环境没有多少人说汉语,所以李世民在小时候乃至当大王前说的都是鲜卑语。其实这个问题挺容易想的,我们刚出生的会说什么语言的话都是取决于我们父母的语言加上生活环境,像我是广州人但是小时候长期生活在上海,哪怕我的基因里会说粤语但是由于我长期的生活环境,我都是一直讲上海话,会说粤语还是回到广州时候才学的。
2、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你生活在哪个地方的民族就是说的当地的语言,不会说去多学其他地方的语言,根本用不着。李世民血统里有很顽固的鲜卑人特性,所以说的语言也都是鲜卑语来的。会说汉语我觉得是他当大王后不断的学习才会讲的。
3、你可能会有疑问那当大王前他不会说汉语他怎么来策划玄武门之变的呢?其实也很简单啊,因为当时策划玄武门之变的人有房玄龄、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这些人都不是完全的汉人血统,都是胡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用到汉语来沟通。
4、在战场上也是,你只需要会指挥、士兵们听你指挥去打就完事了,根本就不需要过多的语言的交流。等到李世民当了大王后,很多都要用到汉语交流的时候再去悉心学习汉语,也不是一件难事啊。而且称大王后李世民也必须要会说汉语,毕竟在朝廷上跟大臣对话你不可能随身带个翻译呀对吧。
二、脚趾有什么特征的人,不是纯血统汉族人而可能是鲜卑族
1、很多时候,来自民间的有趣说法都值得让我们仔细思考背后的故事,比如人的脚趾小指分瓣的情况,就有可能与种族有关,这种说法可信吗?
2、在体质人类学领域,对于蒙古人种的典型特征有这样几个概括:比如铲形门齿、青斑、内眦褶这三种异于其他人种的标志,从而让我们拥有着来自东方的神秘感。但是,在很多人的脚上,也经常会出现另外一种特征,这就是很多人小脚趾上有两片指甲,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瓣状甲”。
3、这种“瓣状甲”的特征就是小脚趾的趾甲如同“劈”成了两半,外侧的的小,内侧的大。一般来说,人类小趾甲的形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两瓣组成,即趾甲上有一裂缝,称之为双瓣型,另一种是由完整的一块趾甲构成,即趾甲上没有裂缝,称之为单瓣型,其中双瓣型为显性性状,单瓣型为隐性性状。
4、有一种广为流传关于“脱袜验甲”的说法。在古代医学不发达的时候,古人认为只要小脚指甲两瓣的人,其祖先皆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主要原因是因为,600多年前朱元璋建立明朝,战争之后,明朝全国人口锐减。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了全面恢复生产生活,就下旨命令当时人口最多的山西抽出一部分人南迁,让他们去南方开辟沃土、生活繁衍。
5、这些被选中的山西人来到当时洪洞县一颗大槐树下集合,士兵为了给他们做区分,就往他们每人小脚趾甲上砍了一刀。当然以后小脚趾甲上有裂痕、分瓣的人都被视为当时移民的人,这也成了他们认亲的标志。但这个说法很容易不攻自破,毕竟生理创伤是无法进行基因遗传的,而且古人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般也不会对身体部位进行损毁。
6、而另一种说法则与之相反,认为“双瓣甲”极有可能是来自民族融合之后的基因产物。尤其是西晋灭亡(公元316年)之后,胡汉结合的情况尤为严重,北朝的第一个朝代北魏也就是由鲜卑人创立的。随着时代变迁,鲜卑族人和汉人高度融合。而鲜卑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自然就有着自身的民族特征。其中流传较广的说法中就提出“瓣状甲”是鲜卑族人一个重要特征。
7、那么,这种比较奇特的身体特征,真的能够成为区别是纯种汉人还是鲜卑族的关键吗?现代医学认为瓣甲并不是什么民族特征,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基因。也就是说只要你的祖辈有一个有瓣甲,那么就有可能流传下来。它不分男女,有的出生就显现,有的到几岁时候显现,而且它不能像肤色、毛发、眼睛等特征,而被当作一个种群特有的标志。
8、当然医学界也有专家认为,这种特征也可能是由于缺少某种维生素。此外,专家推测,这种基因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远古时期人类赤脚行走,脚部指甲在没有鞋子的保护下,经常会发生磕碰等情况下而产生的一种基因突变。西方医学认为,瓣状甲作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基因,不能作为某一族群的特定标志。再者,民族实际上应当被当作是一种文化概念,中华民族历经数年风云,严格的血统论没有太大的意义。
9、所以是不是瓣甲根本不能证明是不是纯种汉族人,也不能作为是鲜卑民族的身体特征来看待。
三、哪个省份有鲜卑人血统
1、新疆。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鲜卑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而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2、鲜卑族分为很多部落,其中,以拓跋鲜卑,慕容鲜卑最著名,拓跋鲜卑与西伯利亚人群有着较近的遗传关系,而喇嘛洞代表的慕容鲜卑与东亚人群遗传关系更加密切。西伯利亚人,东亚人都属于蒙古人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种人。
四、山西大同人算不算鲜卑族的后裔
1.公元2世纪中叶,鲜卑民族中涌现出一位勇健而有智略的首领——檀石槐。鲜卑在檀石槐带领下大断壮大,统一了鲜卑诸部,建牙帐于高柳(今山西阳高县)北三百余里的弹汗山(今内蒙古商都县附近)仇水(今东洋河)。随后,檀石槐率部北拒丁零,东败夫余,西击乌孙,南扰汉边、尽据匈奴故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部联盟。但联盟随檀石槐的死而瓦解,继起的是不断强大的拓跋鲜卑。
2.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鲜卑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锡伯”是本民族的自称。口语称siwe,书面语称sibe。历史上有“须卜”、“室韦”、“失韦”、“失比”、“西伯”、“席伯”、“席北”、“史伯”、“锡窝”等不同译音,都是siwe的同音异写。锡伯族的祖先是东胡系的拓跋鲜卑。早在东汉以前就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以“嘎善洞”为中心的地带,以“畜牧迁徙,射猎为业”。公元48年以后从大兴安岭迁移到呼伦贝尔地区。此后又往南迁徙。386年,拓跋鲜卑的大部分进入中原,建立北魏政权,而另一部分以“室韦”为号,在嫩江左岸的绰尔河、洮儿河等河流域活动,其中的一部分室韦成为锡伯族的祖先。
在唐代,绰尔河流域的锡伯族先祖归属于唐。辽代,受契丹统治,多数人开始从事农业。辽亡金兴,锡伯族先祖又处在女真统治之下。元代,开始被蒙古族统治。元、明至清初,锡伯族处在蒙古兀良哈三卫中的福余卫的统辖之下。1593年,锡伯族出兵随科尔沁、叶赫、哈达等组成九部联军(3万人马),与努尔哈赤交战兵败,从此,锡伯族开始部分地归属满洲。1636-1648年间,锡伯族军民同科尔沁蒙古一起被清政府编入旗兵,成为蒙古八旗的一部分。1692年科尔沁蒙古统治者将所属锡伯族军民进献给清政府,从此锡伯族摆脱了蒙古统治阶级的统治,开始被满族统治阶级控制,并被编入满洲八旗,移防黑龙江、吉林各地。1764年,清政府为了加强伊犁地区的驻防力量,抽调3000多名锡伯族军民迁徙到伊犁。从此,锡伯族形成了东西分居、小聚居大分散的局面。
锡伯族军民迁到察布查尔地区后,一直担负着屯垦戍边的繁重任务。从1765年组成锡伯营到伊犁辛亥革命,锡伯族一直是战时从征,平时生产,过着准军事化的生活。200多年来,为保卫边疆、平定内乱、抵御外侮、建设边陲做出了很大贡献。察布查尔锡伯族长期以来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